第2讲 把握市场大势(宏观经济周期) 2.1
作者总结:把握市场大势。主要是从宏观的角度给大家分析投资股票的周期以及一些具体的市场信号。
这一讲各种指标与数据再次为自己打开一扇新窗户。学生阶段也涉及有经济理论,但那时候的所有理论在自己心中都是考题的化身。换句话说只要记住了答案,它本身代表的意义并不重要。而现在,等于是开卷考试,不需要记答案了,因为要回答的都是论述题。正所谓“好学之不如乐学之”,来到这个新的知识殿堂,对一切都充满好奇。
一、经济指标解读
关键词:经济周期和资产轮动。
投资收益的90%以上是由大类资产配置决定的。(这句话是开讲第一句,推测是一个简单而基本的道理。联系实际,平时说的赛道、板块就是大类资产配置。现阶段的我们并没有从宏观上把握资产大类,因此就没有资产配置一说。固守一个电梯,等待其上上下下。上周与人交流,对方的理论及实践偏向这个道理,关注多个板块的自选股,日常多看多研究,在众多电梯中寻找适合搭乘的一部。)
1、经济增长类指标
(1)GDP,平时听到的经济增速是实际GDP增长率,每个季度公布一次。拉动GDP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基建、房地产和制造业)、出口。
(2)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一般指制造业PMI(企业生产量和新订单数)。解读方法:a、绝对值。50是经济的荣枯线,也就是区分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说明经济扩张,反之则是衰退。b、相对走势。指数上升代表经济走强,反之为经济走弱。
(3)社会融资量,全社会一共融了多少钱(房贷、企业发债、上市融资)。社会融资可以最为准确地反映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成为预测未来实体增长的领先指标。
2、通货膨胀指标
(1)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物价普遍上涨,指数上升;大部分商品价格下降,指数则下降。
(美国连续三次加息,参考的数据就是CPI。6月美国CPI同比增长9.1%,中国同比增长2.5%。这样的数据对比并不具有绝对性,是因为我国的CPI存在一些结构性缺陷。大白话就是食品类物业的变动对指数影响大,居住类的占比很低但现实中影响很大。)
(2)PPI生产价格指数,反映了社会生产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
(3)资产价格,比如债券、股票、不动产的价格。主要看房价。
二、判定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决定了大类资产选择,是投资股票的前提。
拿我国2014-2018的周期举例:
2014-2015 衰退期(经济下行,通胀低迷)
2016年 复苏期 (经济上行,通胀低迷、平稳)
2017年前三季度 过热期(经济上行,通胀走高)
2017年第四季度至2018年 类滞涨(经济下行,通胀走高)
2018年第二季度 衰退期()
三、经济好转时该如何投资(复苏和过热)
理论上,衰退期(债券和现金),复苏期(股票和债券),过热期(商品和股票),滞涨期(现金和商品)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作者给出具体的操作方向。
1、复苏期内,首先是股票,其次是债券。
具体轮动需要更加详细的分类。
a、经济复苏前期,对应的是经济萧条的末期,应重点关注金融股(银行、证券、保险等)
b、经济复苏中期,GDP增速继续回升,PPI开始回升,CPI继续保持低位,应重点关注周期股(钢铁、有色金属、能源等)
周期股主要分三类:和房地产相关的(建筑、建材行业);和基建直接相关的(有色、钢铁);和制造业相关的(重型机械、工业机械、工业制成品,如汽车、挖掘机等)
c、经济复苏后期,应重点关注具有成长性的科技股(TMT)。
2、过热期内,可以对抗通胀的大宗商品成为资产配置的最好选择,其次是股票。
股票可以关注两类:
a、与大宗商品相关的(煤炭、钢铁、有色资源股)
b、消费股(食品饮料、白酒、服装、汽车、家电、医药等)
阿淼写于2022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