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晓得伐?
最近是不是都去看了这个电影?
嗯,确实是个好电影
据说能让人
“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真的挺好看的
好看到什么程度呢
我这么懒的人都来蹭热点了
1
偷药&道德
电影里可不是偷药,而是走私。不过好歹是为了救人,手段也的确不太符合常情,我们可以暂时不去计较这些事情。
说“也”是当然不是因为我语文不好,自然有其原因,因为我接下来讲的这个设想,某方面来讲和故事非常接近。
认识不?认识算我输!
事情得从上面这个爱给人出难题的老头说起,他叫柯尔伯格,主要工作内容是搞懂人的道德是怎么个发展法。
然后他就做了一件让很多学生都不开心的事情——他讲了一个故事,后来成了无数人的作文题目。故事是一个两难的情境:
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
在讲完这个故事之后,他会询问听故事的人,海因茨应该偷药吗?为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答案来进行分析。
你的答案是什么?这个不重要其实我一点都不关心,总之,后来他把人的道德发展分成了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
要看看自己在哪个阶段吗?还是看看程勇是哪个阶段比较轻松!如果你问我的话,我只能说,嗯,你看这个阶段的分法只能做一个参考,毕竟我阶段太低。
2
人命&价格
电影看完,电影评论也看了不少,在最开始几天出现频率最高的应该就是“人命无价”的字眼。
冷静下来之后,又开始了一波制药成本的探讨。嗯,都谈起制药成本了,人命也当然会有价格。哪怕你自个觉得价值无限,别人可不这么想。
这个不认识算我输!
远的尧舜禹就不说了,从近的成吉思汗说起,蒙古帝国疆域有多大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那都是他带头打下来的。
游牧民族嘛,“生命不止,战斗不息”。时间打到儿子窝阔台即位了(1230年),出了问题,哥们在西域打仗太猛,汉地这块管人有点管不过来。
怎么办呢,“那群汉人也没啥用,不如把地空出来放牛放羊好使”别迭开始出馊主意了。至于是这汉人是屠杀还是流放,反正他不在意的。
咱大好人耶律楚材就不愿意了呀“皇上你马上就要打南边了,打仗是要钱的呀,这钱咱们正可以从中原收税收过来,每年怎么也有个70万两银子呐!”
冲着活命之恩,找个帅点的图片
然后皇帝一听很开心“你去办吧!”,一年时间,成果就出来了,耶律楚材也官拜中书令(宰相)。当时这个政策大概救活了多少中原汉人呢,两千万!
这么一看,大概每条命每年可以贡献给皇帝14块钱。也就好歹是这14块钱的份上,才让那么多人从死亡线上爬了回来。
还人命无价?我看不止有价,这价格更是贱的狠。当然,也不是没有贵的,这得看地位,西藏噶玛政权的《十六法》就把命价划了三等九级。
最高级自然是统治者——无价。可这无价其实还是有价的,他得表示啊,于是用了等同身体重量的黄金。
可能是这么多吧
不过这事也说不准,1533年西班牙的皮萨罗抓了印加国王阿塔华尔帕,就要了更多的赎金——要在囚室里堆到触手可及的高度(还好没抓姚明过去)。
据说最后堆了1.3万磅的黄金和两倍于此的白银,然后阿塔华尔帕原定被烧死的结局就改写了,成了被绞死。
讲这么些例子,是想说明一件事。人毕竟是社会动物,说人命无价不能算错,但是落到实处,还是不免需要衡量标准,这个时候还是有价比较好。
3
苏格拉底&抉择
咱们还是说回道德,影评里还有一句话出现频率也非常高,“谁都没错”,啧啧,这句话可圆熟的很。
对错这事,与其讨论有没有共识的标准,不如说屁股决定脑袋更实在,从每个观点原有的立场出发,当然谁都没有错,你也可以说谁都错了。
不过这话太不讨喜,也太不成熟,你说是活命有错,还是正当追求利益有错?哪一个观点抖露出来都很危险。
to be or not to be?
金钱至上,还是道德至上,这是一个问题(对不起我偷换概念了,剧情需要!),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还是苏珊沃尔夫说的好: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相信道德的理想状态并非人的理想状态,那么我们就应该修正我们对道德在生活中的地位的认识。道德不应该是人类价值体系中超越一切的最高法庭。
这里把道德换成金钱也可以,不过如果换成荣誉的话,可能就有人不同意了。比如苏格拉底可能就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白死了。
你再说一遍?苏格拉底如是问
事情是这样,苏格拉底生活在一个信神的年代,有一天他跑去问神“神呀,神呀,谁是最有智慧的人?”这个时候白雪公主还没有出生,于是神只好告诉他,是你。
那苏格拉底就不开心了呀,我明明什么都不知道呀,于是他开始各种去刁难别人,最后终于认识到了一件事,神谕说的对。
人的智慧只有小小一点价值,甚或完全没有价值。我觉得他并不是叫人按照字面注意苏格拉底,而只是拿我的名字作为一个例子,仿佛他要告诉我们:“你们人类中最聪明的人,是像苏格拉底那样,能了解到(就智慧而论,人确实是毫无价值的)。”
虽然住在一个城里,大家也是要面子的好吧,后来终于有个机会,把他告上了法庭,这厮的辩论也很有意思。
在第一次辩论已经有近乎一半的支持率之后,在第二次提出应该怎么惩罚自己的时候把自己弄死了。
我愿意,你怎么着吧
因为当时法律程序的缘故,在法庭决定判死刑的时候,他可以提出另一个办法,如果过半数陪审同意,就可以按他的来。
而他的办法是,由国家免费负担他的生计,我整天都忙着关心你们的精神健康,都没时间挣钱了。你们要是判我的死刑,就会造成一个灾难,不是对我,而是对你们自己。
这种辩白听过没有,霸气不霸气?最厉害的是,即使此前后来有无数次可以不用去死的机会,他也轻轻放过了。因为,他觉得若是损伤了自己的荣誉,活着便没有价值。
那时候,我并不觉得由于我已经陷入危险,我应该自贬到奴颜婢膝的地步,我现在也不后悔我采取的为我自己的案子申辩的方法,我宁可为这种方式的申辩所带来的结果而死,也不愿意因为采用另外一种方式的申辩所带来的结果而生。
而在审判结束之后,他也清晰的认识到,如果逃跑,那么他将在余生的每一天里都面临来自自身良知的拷问。于是,他选择了死亡。
◆ ◆ ◆ ◆ ◆
ps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血酬定律》
《苏格拉底之死》
再ps:微信公号:林下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