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科维在他的百万畅销书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在刺激与回应之间有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利用这段距离。”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奥利奥饼干,上层是外界的刺激,中间的夹心是缓冲地带,下层是我们的反应和感受。重点需要理解的就是整合回路的反应过程,外界的刺激并不会直接导致我们的反应,它需要经过一个缓冲地带,这个缓冲地带就是所谓的内控点—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应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当你的同事指责你工作中做得不好的地方时,往往我们会习惯性的进入“自动驾驶”模式,忽略缓冲地带,开始进行辩解,这当然并没有错,只是在这时候,我们更好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拍下暂停键,在缓冲地带思考是不是真的有做得不好地方。抛开一些充满恶意的同事,大部分情况下,更理性的做法是承认自己的错误,假设你确实做错了,你避免了一场无意义的争斗,假设你没有错,也给你一次看清同事的机会,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承认错误是最佳的选项。
股神巴菲特也有自己的内控点,为众人所知的是“20孔法则”,他假设自己一生只有20次交易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审慎就是第一位的,体现在他买苹果公司的股票之前,一定会写下自己的买入理由和持有期限,在股价出现波动的时候,他会审视自己的买入理由是否仍然成立,而不会随市场大流。
下次不管自己面临的局势有多么紧迫,我们都有权利在那些关键时刻在内心里说,“让我想想”,再开始计算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