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一直在观察自己近期的一些想法和行为模式,也产生了一些思考。总的来说就是一些限制性的信念让我开始有些的固步自封了,无形当中也变成了自己曾经鄙视的那一类人而不自知。这些限制性信念来自生活,社交,价值观的输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比如,我其实关于罗振宇“做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从未看过一期,不管每年这个时候朋友圈传的多火都不会让我有想要去专门搜来看的冲动。原因是对于罗振宇有着自己以偏概全的认知,虽然我也在得到上买过一次课程。回顾下来这种认知来自于各类有关他的碎片化信息的输入,让我综合判断他就是一个趋利的商人而已,所以没兴趣了解。却忽略了他利用网络平台打破了一定程度上的知识壁垒让更多的人付费获取了想要获得的知识这一成就。
那天听一个朋友分享对于心灵鸡汤的观点,对于鸡汤我自己没有褒或贬的评判但我自己不会去看也不会去散播的。原因是大众对于心灵鸡汤开始定义为毒鸡汤的时候自己也相应的对此类观点贴上了标签,是又Low 又没有营养价值的只言片语。但当朋友提到,其实心灵鸡汤在某些群体当中或者说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是会对看到的人产生或多或少正面影响的,我们如果想要公开评判前首先还是要审视一下自己有没有产出鸡汤的能力,没有的话就无权评判。我开始审视我对此所一贯的态度。当然在我现在所处的人生阶段已经过了靠鸡汤去获得心灵慰稽的状态了,倒是对于鸡汤的存在和被需要其实领会到了要更加客观的看待。
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又比如,一直以来都是学院派教育体系获取知识的思维模式,刚刚接触到互联网平台传授教育的方式。讲实话一开始会给我很多不舒适的感觉,这个感觉来自于一群陌生人的行为了语言模式瞬间被同质化,陌生的网络教学用语,爆炸式的信息刷屏,层次不齐的社群参与者,都让我既好奇又陌生。
跟我一起围观的同事听了试听课程就走了,我还是抱着好奇的态度正式报了名开始跟着一起学习。其实还是好奇心作祟,想要看一下究竟是不是自己的思维受到了无形的局限,是不是真的要重新审视一下过往对于事物评判的立场和态度。观察下来所获得的一些新的感触或观点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越来越无形中被限制性信念局限的事实了。
希望这样的反思可以应用到自己在探索过程中产生限制性信念的时刻,不断保持好奇心去成长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