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回说到宁府除夕祭宗祠,荣府元宵开夜宴。一夜人声嘈杂,语笑宣阗爆竹,起火络绎不绝。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注:桃符,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借宝琴的眼,看到宗祠两旁的长联: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
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注:贯天:巨大,深刻。上联意思是“仰赖先祖贯天之功,才得代代祭祀(即香火)永远鼎盛”。下联意思是“为了天下民众(古时少用‘亿’字,所以用兆姓)保证有生有养,哪怕头破血流”
放置供奉之食,由幼到长依次传递,以表敬重。
这场景让我想起小时候除夕过年的大规矩,那时候小姑还没有出嫁,小叔才退伍回来,寒冬腊月,到了除夕,最盼望是个下大雪后的晴天,一早起来,可以撒欢的滚雪球,堆雪人。不过除夕事情多,里里外外帮着收拾布置家里,去年贴的对联,经过一年的风吹日晒,已经褪色风化,房门上的画报也染了灰尘,显旧了。说贴对联真是忌讳,要说涨对联,zhang是音译,至今我也不知道这个字真正该怎么写。爷爷奶奶还在的时候,规矩大,说贴对联会捱一通骂。除夕前挑选对联也是讲究,叫请对联,大门,卧室门,厨房的灶神,家里的车,银杏树。。不同的地方和物件有不同的讲究。贴完对联,画报,家里都是崭新的。放完鞭炮,噼里啪啦在院子里响一通,就可以围坐着吃年夜饭了,互相敬酒,感谢这一年的辛劳。小时候这个时候都很开心,因为破例可以喝葡萄酒,虽然也不见得多好喝。喝完就可以跑到院子里找小伙伴放烟火了。到处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能响一个晚上。又因为大年初一不能扫地,十二点之前总是清扫的干干净净。
家里除夕,记忆里开始是七个人,爷爷奶奶,小姑叔叔,爸爸妈妈和我,后来小姑出嫁,婶婶来了,堂妹出世,凑成了一桌。奶奶走了,过三年,爷爷也走了,过年吃饭是六个人。开始在医院上班的三年,除夕都值班,叔叔一家吃完晚饭就回去了。
有一年除夕收了两个爆炸伤的急诊,忙得焦头烂额,凌晨两年打电话回家,哭成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