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家庭“心酸”事,一个妈,一个妻,一个儿,一对三,累觉不爱,甚至开始怀疑人生。父母也曾做过人家的孩子,怎么会不知道年轻人在想什么,现在想要孩子怎么样,或许自己年轻的时候可能比孩子还不听话。婆婆都曾做过人家的儿媳妇,怎么会不知道儿媳妇在想什么,搞不好当年自己比儿媳妇还要难搞。几十年后,我变成了那个让儿女无语的爸,你变成了媳妇眼中难缠的婆婆,我们总是活在自己的角色里不可自拔。亲人之间太多“理所当然”了,可爱一点、客气一点。以爱之名,绑架对方,是一种自私。我们总是忽略了一个道理:我们能给予父母或者孩子的最好的爱,其实就是过好自己。当时看到这段话觉得那么指戳人心,如获知音。
除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应该是已婚家庭尤其是已育家庭的永恒热点话题,婆媳之间的夺爱纷争也是婆婆与儿媳妇心中永远的痛。试问,哪个女人在欢天喜地地步入婚姻殿堂之初想过有朝一日,会为婆媳关系烦恼不堪,无计可施,无可奈何,每一段婚姻,每一种关系,当最初的新鲜期、试探期、激情期褪去,当传统共生绞杀式的家庭大戏开始上演,置身其内的主演们谁不曾被婆媳关系碾压过,折磨过,谁不曾迷茫,困惑过?谁没有自我唾弃或者怨恨指责对方过?我们是否抱怨过:自己经历的一切痛苦都是别人带给我们的?如何更巧妙地处理夫妻、婆媳等家庭关系,我想这是我们为人子女为人父母者一辈子的修行。
前阵子和朋友W吃饭,听她吐槽了一下婆媳关系,我觉得精彩、有趣又具有借鉴意义,所以在此借用朋友婆媳间的几件小事,思考一下,当你不得不面对处理婆媳关系的时候,怎么有效沟通?你的痛点在哪里?怎么能既不伤和气又表明立场原则,怎么才能把婆媳关系处理得更好?我自知无此功力,所以特此抛砖引玉让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婆媳间的明争暗斗当然也不可能消停。说回正题,朋友W硕士学历,海归,大学老师。老公本科学历,在全球闻名的大公司工作,十年如一日地兢兢业业,每日公司与家两点一线,每日加班,每晚九点半到家,是个老实本分顾家的理工男。W是独生女,从小南方长大,父母都是待遇不错的工作单位,如今退休赋闲家中。老公是北方人,家有父母和弟弟,父母都是大学学历,在魔都创业,收入颇丰,老公弟弟在帝都工作,父母付首付给弟弟供了套小户型。W与老公在南方某城市结识,老公婚前自购小三房,两人婚后在女方城市生活,育有一子,平时由女方的父母照顾孩子。由于是自己父母帮忙带孩子,公婆也有自己的事业,所以W平时与公婆接触极少。唯一的交集是过年时的一家团聚,相聚时间也不过短短几日。
按W的想法,如果不是父母有事回老家一段时间,娃无人照料,老公把婆婆急急地召唤到自家帮忙带娃,W根本就没有与婆婆真正相处的时机,这完全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也足以碰撞出婆媳间的刀光剑影。W说婆婆到家后,无数的琐碎小事,不小的南北差异,时刻碰撞着的新旧观念,无法逾越的老少代沟,都无时不刻地挑战着彼此的忍耐极限,所有的日常生活小事似乎都在酝酿着一场婆媳之战并且时时有蓄势待发之势。
婆婆老家属北方偏传统之地,所以即便她受过高等教育也依然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初来乍到的婆婆全然没有所谓的外人生疏感,更没有外国老年人不干涉成年子女生活的界限感,没有觉悟的她会理所应当地指使儿媳妇端茶倒水,收拾饭桌洗碗筷,会指指点点儿媳妇干这干那,但就是不使唤儿子干,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娇生惯养的W哪里习惯,她一接收到婆婆的命令,转头就转达给老公,让老公全权代表自己干所有婆婆安排的家务活,婆婆心理活动如何,不得而知,反正看着在老家本该是大爷的儿子干这干那的,儿媳妇心安理得地享受儿子宠溺,她老人家心里肯定不可能好受吧。
老公性格随和谦让体贴,既怕得罪老婆也怕老妈生气,只要他在家,每次都笑呵呵地耐心把活干完了。他不在家的时候,W就请钟点工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家务事,比如擦灰尘,拖地,刷马桶。就算W偶有怨言,发发牢骚,老公也是当个沉默树洞,对老婆的怨怼愤懑憋屈照单全收,隐忍不发。被W骂得凶的时候,老公甚至躲在厕所偷偷抹过眼泪,听到这段的时候,我都笑趴了,他倒像个受委屈的小媳妇了。
W就一直高频率地使用老公来做婆媳关系调和的挡箭牌,暗地里和婆婆较着劲,而极少直面婆媳间的矛盾冲突。直到有一天,婆媳间遇到了不可调和的经典冲突。关于育儿。某天,婆婆陪儿子玩火车玩具,婆婆问孙子,乖孩子,你的火车要开到哪里去呀,孩子回答说,开去接妈妈去,婆婆一听没爸爸份,急了,不等孙子说下句话,就自顾自说“那爸爸呢,咱们也把爸爸接上,是不是呀?”朋友W在旁边是一边听心里一百个不乐意,她心里犯嘀咕了:这是哪门子的教育方式?!这根本就是在固化孩子的思维嘛?!这样教育孩子比不教育还糟糕,如果不懂就应该识趣地闭嘴呀?!她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忙完了,趁晚上孩子睡着的时候,这次她不找老公传话了,W想这样的事不能假手老公,他老公这样的和稀泥法根本不可能本质上解决类似这样的问题,实在憋不住的她去敲响了婆婆的房门,郑重地向婆婆提出了关于下午对孩子玩火车玩具引导方式的异议,她说:其实并不是质疑你的育儿能力,只是现在的蒙氏教育方法其实是倡导家长不要固化孩子的思维,不要限制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创意,应该让孩子自由发挥,所以我觉得下次再有下午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您也许这样引导会更好:宝宝,你的火车开到哪里去呀?接妈妈去,那接上妈妈,我们又去哪里呢?如果孩子这时说再去接上爸爸,那就那样算了,如果孩子说接了妈妈就开回家去了,也没关系的,把爸爸漏掉并不代表他不爱爸爸,孩子本来就是天马行空,创意无限的,希望您以后能够注意一下,不要再固化孩子的思维逻辑,您可以适当引导但是不要限制他的想象力,好吗?
第一次单刀直入地和婆婆抛出自己的不同理念,W原以为会引爆本来关系就剑拔弩张的婆媳大战,没想到,倒是以婆婆心悦诚服地接受认可了她的育儿理念而圆满结局。W意识到:原来婆媳之间也是可以坦诚相见,有效沟通的,之前自己对婆婆的种种先入为主的猜测原来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W比较懒,不想做饭的时候就带娃出门饭店吃,W的老公是个爱娃如命的人,坚决不同意孩子在外面乱吃,一定要孩子吃自家做的饭菜,老婆懒,只能要求自己老妈做呗,但是W的婆婆并不擅长烹饪,每次做饭都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所以每次完事后都疲态尽显,然而又碍于面子不敢发声,但看着老太太疲惫不堪的状态,W有点不忍,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于是,当晚她拉着婆婆和儿子去饭店美美吃了一顿,回家后,婆婆自然被儿子一顿数落,为什么不给孙子做吃的?为什么偷懒去外面吃地沟油?不怕孙子生病云云。W怒了,直接怼了句:你来做,明天开始你来做晚饭给儿子吃,你以后别加班了,七点准时到家,每晚做饭给儿子吃,做好爸爸就从给儿子准备每晚的健康口粮开始。神奇的是:W老公听完居然一言不发,他像泄了气的皮球,化作了沉默的羔羊无言以对。婆婆居然也对她心生了感激之情,自此,她就再也不用顾及老公的碎碎念和婆婆的心不甘情不愿,想做饭就做饭,想在外面吃饭就去外面吃饭。有一次,她问婆婆:妈,其实你也不喜欢做饭的,是吗?你也愿意时不时地来饭店舒舒服服地大快朵颐的是吗?婆婆也是鸡啄米似地猛点头,一副同意得不能再同意的谄媚状。
W意识到:原来婆媳之间还可以联手对付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然后愉快地共享胜利成果,原来两败俱伤并非婆媳关系的固态。而亲密无间的夫妻关系,原来也有认知鸿沟,沟通盲点,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还有另外的解读,一味地互相猜心或者不明就里地妥协、理解、退让,有时并不是婚姻关系和谐的润滑剂,相反有时甚至是摩擦增多的暗礁,所以与其更多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太多,太周到,不如做个不乱想,不乱猜,不瞎蒙,心无芥蒂,温柔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智慧女子。情绪来了,不逃避不压抑,学会直面自己的情绪,接纳它,和它对话,不害怕面对自己的迷茫,阴暗,自己的内心不走迷宫了,才能引导别人进入然后倾听你的内心,进而真正理解你错综复杂的脑回路中迸发的心之所指,让别人倾听到你小情绪后面的真实诉求。
婆婆有学识会赚钱,自视甚高,总觉得W尽管学历比儿子高,但收入比儿子低,工作更没儿子辛苦,觉得儿子吃了大亏似的。于是总会时不时地吐酸水:哎呀,姑娘你命真好,我儿子就是劳碌命,辛辛苦苦地工作,没有一点时间精力享受生活,你和孩子有这样的老公、爸爸真幸福呀。每次这种自我感觉太良好的沾沾自喜、贬损对方总会让W有压抑不住地揍人冲动,却又每次都顾及对方是长辈,是老公的亲妈,而拼死压住自己随时都会喷涌而出的怒火,真真是忍到自己内伤的地步。每次还要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似的自我安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享受了好老公的福利,就得忍受恶婆婆的习惯差评。自己冒着剁手风险地放入购物车,确定支付购物还到货了的货色,含着泪也得一并消受退不了的附送赠品。要怪只能怪自己有眼无珠不识货咯。
但人的忍耐肯定有限度,就算受教育再多,教养再好,也禁不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挑战。于是某天W爆发了,良好的家教让她开口之前还是冷静了一下,梳理了自己的语言,好让自己脱口而出的时候,杀伤力减弱一点,人呐,特别是中国人,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教育还是深入骨髓的,所以最后她恶狠狠地飙狠话腹稿,变成了心平气和以下这段话:妈,你这种话说了让我感觉不舒服,我不舒服的话,孩子他爸肯定也不好受的,你说你说这样的话是为了让我们小夫妻俩都不舒服吗?其实我是很想得通的直肠子,事情过了就过了,睡一觉醒了就好了,但孩子他爸不一样,他心里藏着事就难受就特纠结,一纠结就失眠,失眠就影响工作状态,你说这话最终伤了谁?您想过吗?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您有孩子,我也是当妈的人,所以我能理解您心疼孩子的那份心,所以您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应该向我道个歉好让我尽快忘了这事,不影响老公的情绪,并且您保证以后不再说类似的话呢?没想到,一向嘴不饶人的厉害角色,这回真的认怂,悻悻地道歉了,虽然后面的对话就是大家最怕的尬聊了,但素W认为她干了一次漂亮仗,因为她没有发飙,而是通过好好说话,成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当成人可以无所顾虑地畅所欲言时,内心其实是如释重负的。她的情绪宣泄了,身心自然也轻松舒畅了。这次以后,婆婆还真的是三缄其口,再也没说那些酸味冒泡的挖苦讽刺话了,而且也不再无所顾忌地指使她干活了。
W又意识到:原来欺善怕恶,吃软怕硬真的是人类的通病,这种根深蒂固的劣根性,会让不管再亲的人,都可能企图侵犯你,甚至已经伤害到你,你能做的,不是一以贯之的忍气吞声,以德报怨,忍辱负重,你应该坚定但不含敌意地告诉她,你有你的界限、尺度,如果别人越界了,过分了,你不会退缩,更不退让,你会反击,会付出一切代价保护自己的安全距离,每个人都应该待在自己合适的位置和圈子,才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世界和平,皆大欢喜,多好!
其实每段关系都有幸福点和痛点,爱得极致,痛得深刻,成长的代价就是痛点不断被戳中,直到我们经历了更多,逐渐长大成熟,当年纪见长,回首往事,豁然开朗,原来我们当时太年轻,当时以为天崩地裂、耿耿于怀的大事,在时间的长河里不过是沧海一粟,除了生死大事,其它都是人生中再疏松平常不过的小事。生活就是日复一日,波澜不惊,父母辈经历过的,我们这代循环往复,他们走过的路,我们现在重新走一遍。那些年,初为人妻时的懵懂无知,初为人母时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初为儿媳时的如临大敌,所有的过往阅历锤炼铸就了此时此刻云淡风轻、娓娓道来,有故事的我们。每一段过往都更加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拓宽我们的眼界,打开我们的心胸,让我们更加悦己容人,让我们更加眷恋至爱亲朋,让我们更加确信相遇即是有缘,让我们更加珍惜恋恋红尘中星星点点,让我们总是有勇气,莫问前程,勇往直前。
韶华易逝,青春易老,当年那个妙龄少女,如今已初为人母,我想,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爷爷爱奶奶,爸爸爱妈妈,就是让他从小在爱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学习爱的榜样,得到爱的滋养,然后内化成日后自己爱人和被爱的能力!
愿天下父母,学会爱自己,过好自己,让孩子放心。
愿我们自己心更宽,抗挫折能力更强,更能体谅父母的切肤之痛,让父母宽心。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一个和谐融洽,父慈母爱,其乐融融,老少皆宜的家庭氛围中健康快乐成长,让孩子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