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的“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火了,随后衍生了许多版本,最让我感到揪心的是“父母尚在苟且,你何谈诗和远方。”看到这句话我浑身充满了深深的罪恶感,况且十八岁的你,还是拿着父母的钱在耀武扬威。
难道除了维持生活的基本花销,其余的每一笔支出都是透露着不懂事,不孝顺吗?即使你真的做到了只是用来维持生活,将来你会不会也觉得这笔钱应自己赚的。如果是这样,我想说对不起,你深陷了一个叫孝顺的囹圄。
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藏了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多去一些地方,领略不同的风景。每次的小假期前,你都会计划的特别好,然而现实是:太懒了我不想动,呀!这么贵啊,又要花钱,我爸妈还都没出过远门……
爸妈没上过大学,你不一样上了;爸妈没在大城市生活过,你不是正在享受吗;爸妈没做过地铁,现在这不是你普通的出行工具吗?
美国的范德比尔特,原是航运的领头羊,基本垄断美国的航运。63岁的他本可以安享晚年,没想到人家转手投资铁路,成了一代铁路大亨。雷军,从金山到小米,从天使投资人到二次创业者,人在中年一样玩的转商场,看的准市场。
However ,普通人家的父母到了这个年纪生活的轨迹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人生轨迹是不可复制的,况且普通人的父母在年轻时都没有达到对方的高度。但是这不叫碌碌无为,而是平平淡淡。我们的父母生活差不多已经限定,加上时代又不断的发展前进,势必有越来越多的新兴事物他们会没见过,不拥有。那如果这样,你是不是在接受新兴事物洗礼的时候,还要考虑一下“咦,我爸妈有没有?”
我们的父母也许想的不是这样,'在他们不能有多大改变的人生里,你是他们最大的骄傲。他们会向旁人吹嘘,我儿子在×××读大学,我女儿一个月工资多少多少,他们是以我们的眼界为骄傲的。有一段话,大概是这样:我为什么要你读书,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东西。
孝顺,孝顺,我可以孝,顺,却要有限度。《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一味的这样付出得到什么的回报,是的,父母之恩无以为报,但是这种变相的“顺”,毁的不只是一个家庭。我心疼樊姐,她明明可以在璀璨的大都市过着像安迪一样的人生。还好你有个这么好的家。
大冰,浪完拉萨,漂丽江,爬雪山断手指的时候只有三万元的存款为医疗费。身上的东西越多,越不能洒脱。好友马,前几日脑子一热就一个人爬了泰山,这个说走就走,只因随心的旅行,我给你满分。
我们从小的教育本来就有局限,读书和行走刚刚可以弥补。我还没有到马克思老师的年龄看透一切,做到胸中有山水。所以多走走多看看,哪怕吃一些亏,也值得。
父母尚在苟且,我依旧想要诗和远方。我没钱啊!奖学金可以赚钱,有人可以独揽一万多。你说,我没那个本事。打工可以赚钱,积少成多,满足你出去走走还是绰绰有余的。你说浪费我在学校学习知识,提升自己的时间。我也就呵呵了,你确定不打工不发传单的时候,你不是在打游戏看小说。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永远说不过一个有借口推脱的人。
不单单是指旅行,在很多方面你有木有被束缚。爱是海洋,是包容,不是要鸟笼,不是禁锢。他们从来就没有不放手,是自己作茧自缚罢了。
父母的人生基本定型,你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