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看一个材料,汉朝初建的时候,全国只有2000万人,现在全国人口已经14多亿了,有人甚至说已经15亿,想着这两个对比,心里开始感慨。
汉朝初年,当你行走在当时的都城长安,你可以背着手很悠闲的呼吸几口夹杂着淡淡灰尘和草香的空气,望望天上飘过的白云,看看远方的夕阳似火,笑着和对面走来的老乡谈谈今天农田的忙闲。今天无论你走在哪个或大或小的城镇,看到的都是接踵来往的行人,脸色匆匆都眼盯着脚下,生怕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空气里夹杂的是汽油燃烧未尽的味道,探头看到的是眼前高耸的不知何家的高楼,使劲扭曲着展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姿态,太阳落下与否,和你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你看到的地方,和他离得都很远。
汉代的时候,你的心应该是宁静的,只要没有战乱,能吃的饱饭,你就会很知足,知足者常乐,那时物质条件肯定没现在好,所以人的欲望还没那么深,还很容易实现自己的愿望,对天空,也就是如张衡般,还是用心来数星星的。现在,你的心已经被缤纷的霓虹灯晃花了,即使表面努力装出平静的样子,其实内心深处不停的在躁动,别人感觉你已经得到很多了,但今天刚刚满足,第二天就有了新的欲望,正所谓欲海难填,这时候看天空,已经不再数星星,多的时候祈求上天把星星送我一颗、一颗……。
心如水,有时澎湃激昂,有时静止无声,水无常形,心无常态。不同的环境里,水的形状都在变,或圆或方,外星随环境而变,人心亦如此,奢望的多少,和环境相契合,环境允许时欲望就多,环境差时,也就随遇而安了。
大自然造人的时候,各个系统肯定是和环境相一致的,心是疏导血液的,也就是人身体内的液体,而且这种液体主要成分其实还是水,所以是水成就了心,还是心驱动着水,这是个无解命题,心如水,水似心,这个分不清,也无需分清,只要知道两者的联系,晓得冥冥之中的那跟丝线牵连就足够了。
汉朝和现代,心没有变,心一直是那样的结构,功能也没有变,只是承载的载体变了,驱动的欲望不同,而显得形形色色,经常说的人心善变,其实不是心变了,而是环境、欲望变了,无论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贩夫走卒,无论是古圣贤王,还是现代愤青,在一样的环境里,就会有一样的祈求,适应自己,适应环境,适应生存。
心如水,不变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