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人如果看到孩子在花坛里乱跑、揪花,就会斥责或教育他们,纠正孩子违反道德的行为,让他们的行为尽量符合社会行为规范。有时候,我们也会立起警示牌,或用栅栏把花坛围起来。使用禁止、命令等规范制度的管理方法,的确能够防止孩子的错误行为,使孩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但是,仅仅依靠教育和管理的方法,并不能使孩子形成道德自律。
如果不用以前的教育方法,而是让孩子自己建造花坛,这样的艺术教育的方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孩子四岁左右的时候,让他们怀着对来年春天的期望,翻松泥土,种下郁金香或风信子的球根。一旦是自己建造的花坛,孩子们在泥土里的球根发出嫩芽时,会怀着对春天开花的期待去浇水、管理,这样会成功地培养出孩子珍爱生命的品德来。当其他小朋友的球根被野狗刨出来的时候,代替生病在家的小朋友把球根重新埋进泥土里,这样就培养出了珍贵友情。对于新手建造的花坛,孩子们不但自己不会随便踩踏、摘花,还会对他人破坏花坛的不道德行为表示愤怒,这样能够就建立起孩子们的道德意识。
不用管教的方式,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建立,能够培养孩子更加人性化的高尚情操。道德是以美感为基础培养出来的。因此,我们见到别人不道德的行为,会用判断美丑的语言愤怒地说:“不要模仿那种丑陋的行为。”中国人会用审美意识相关的语言来对人格进行价值判断,他们形容善良的人会说“心眼好的人”或“心灵美的人”,而形容坏人就会说“心眼不好的人”。人格、品行的善恶用审美意识中的好与不好来形容,心灵是否美好也就成了评判善恶的标准。这也表现出审美意识是道德的基础。
如果没有形成审美意识,道德意识的形成也就成了无源之水。美丽的心灵就是道德的基础。幼小孩子的绘画活动,就是在没有任何利他主义行为的造型游戏过程中,培养孩子美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