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朝廷的圣旨之后,曾国藩拖着病体走马上任,来到江宁,开始调查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案。
来之前,曾国藩就先了解了情况。原来七月二十五号是两江总督马新贻检阅士兵训练结果的日子,但是因为二十五号有雨,便推迟了一天。二十六日,马新贻去了校场,江宁城内的百姓都蜂拥而至,一方面可以看到武将们骑马、射箭,比试武艺,另一方面呢,又可以看一看新任总督。把个校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等检阅到高潮的时候,有一处栅栏被百姓挤破,很多百姓闯了进来,都来看热闹。手下人也阻挡不住。等校验结束,总督做了最后讲话,就从总督衙门后门离开,只是这里也汇聚了百姓,手下人想赶走百姓之后再让总督离开,但马新贻却没事人一样,照常回府。途中,被一个爱捞偏门的亲戚拦下了轿子,总督下轿狠狠指责了此人,不料身后冷不防出现一名刺客,一柄短刀毫不犹豫的从马新贻右肋刺入,血如泉涌一般。刺客被当场缉拿,两江总督当场死亡。。。
经过审讯,刺客名叫张文祥,而且此人很嘴硬,问什么都不说。最后还吐出了一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话。更是给刺马案添了一层疑云。
此消息一出,朝野哗然。纷纷要求缉拿幕后凶手,可是两宫太后却保持着异乎寻常的平淡。来到江宁调查此案之前,曾国藩先去了一趟京师。西太后慈禧问了十几句话,只有两句提到了马新贻。太后的意思一时让人捉摸不透。
曾国藩先命令手下乔装打扮,去市井打听百姓的议论,看看能不能查出一些蛛丝马迹。
两天后,手下回来交差,一个个都称奇怪。每个人听到的版本都不一样。
第一种说法:电影《投名状》的原型
说马新贻之前在河南与捻军交战的时候,不幸被捻军头领张文祥擒拿,张文祥有两个拜把子兄弟,二弟曹二虎,三弟石锦标。这曹二虎勇猛异常,而且善于相术。一看马新贻据,知道此人日后必有所成,再加上捻军的日子过得非常的苦,于是劝大哥改换门庭。马新贻没想到自己不但没死,反而还立了大功,劝降了这么多人。于是当场和二人纳了投名状。靠着这群捻军,马新贻组建了山子营。立了很多大功,不久石锦标功成身退,回家做了土财主。张文祥和曹二虎依旧在马新贻身边效力。迁升的非常迅速。
曹二虎有个漂亮的媳妇郑氏,曾九爷打下安庆之后,曹二虎便把郑氏从河南老家接到了安庆,马新贻一看到郑氏,就心生歹意,常常让曹二虎外出办公,而把郑氏接到藩署,夜夜笙歌。。。
张文祥看不下去了,便悄悄告诉了好兄弟二虎,二虎知道后,恨不得杀了这个忘恩负义的妻子和马新贻。回家之后一问,郑氏不承认,还哭哭啼啼。马新贻也说,二虎不应该听信外面的谗言,而不相信兄弟和自己的媳妇。曹二虎一听,觉得有道理。可是张文祥得知后,心里很清楚,曹二虎死期将至!!!
果然,半个月之后,马打发曹二虎外出办公,刚到就被五花大绑,说他暗通捻军,图谋不轨,奉藩台大人的命令,就地正法。可怜二虎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就被绑到市曹,一刀杀了。。。。
张文祥一心要给二弟报仇,于是隐姓埋名,寻找时机。这才有了当今的刺马案。
第二种说法:
说马新贻原本是回族人,从小就接受着回族的馈赠。包括以后入仕做官,带兵剿捻,都收到了新疆回王的帮助。这张文祥仅仅是一个小当铺的老板,侠肝义胆,仗义疏财。偶然一日听说两江总督马新贻给回王写了一封信,说回部大军已经平定新疆,不日东下,浙江一带征讨事宜可尽交给马某。这张文祥一听,堂堂朝廷总督,竟然还能做出这样的勾当,本就爱行侠仗义的他对马增添了一份鄙视。恰好,马新贻整顿两江,小当铺必须关门,这就彻底激怒了张文祥,起心杀掉两江总督,即为国家除害,也为自己泄了私愤。这就是刺马案的原因。
审讯的时候,有人说,一派胡言,这是对朝廷大员的污蔑。张文祥竟然说,你亲自带人去搜查马新贻的卧室,看有没有与回王往来的信件。如果没有,可将我五马分尸。众人想,你是一个死人,我们可不敢去搜查马新贻的卧室。
最后,曾国藩亲自审讯,给出了一个最终结果:张文祥乃漏网长毛,昔日与马新贻有大仇,今日又因总督大人整顿两江,张的利益受损,又添了新怨恨。遂起杀心,接着被十恶不赦的江洋大盗龙启云收买,进行行刺。
案子就这样结了,张文祥凌迟处死。临行前,马新贻的弟弟为了给哥哥报仇,买通了刽子手,在张文祥身上割了三百六十刀,才让他断气。张文祥至死都没有哼过一声。是个汉子。连围观的群众都感到惋惜,发出赞叹。
然而,刺马案真如曾国藩所言的这么简单吗?
还有一个版本。
张文祥原本是鲍超霆字营的官兵。隶属于申名标部,申名标前面交代过,水师提督关天培旧部,后来跟随鲍超立了很多战功。只是后来加入了哥老会。差点闹出哗变,被曾国藩发现后,带着张文祥出逃。后来张文祥去了一个寺庙,这里的住持对他有大恩,但是住持是天地会首领。住持的胞弟死于两江总督之手,因为当时马新贻正在整顿两江,打击走私海盗。住持悲痛欲绝,张文祥为了报恩,去杀了马新贻。
问题就出在张文祥做过湘军,曾国藩不希望给自己抹黑,他的身份太敏感了。
总之,刺马案一直都是满清悬案。
此时的中堂大人身体已经很糟糕了,他还会遇到什么考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