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我先崩溃了
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就鸡飞狗跳。这是现代父母陪写作业的一句自我调侃,也是一句现实写照。为什么平时好好的我们,一到作业关都过不去了呢?
小时候印象很深刻的场景就是,每天放学后回到家,第一时间就是搬起那张折叠的小桌子,在门口光线好的地方打开,然后拿出作业本,把今天的作业赶紧写完,然后就可以开始我的玩耍时间了。
那时候爸妈也都在工作,奶奶更是不会去管我写不写作业的事,那究竟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么主动地去写作业呢?
现在回想起来,我想跟三个字息息相关,胜任感。
小时候在我们那个一万人口的小镇里,只要用功一点点,就能够排到前面去,所以哪怕天天玩,上课记得老师说过的,下课了把最基本的作业完成了,也就算是好学生了。
而好学生的荣誉又给我带来了更多的动力,也就是胜任感,让我能够持续地坚持做下去。同时,父母的放手又并没有破坏我们之间的联结,自主性得到了施展,也就更愿意去做了。
而如今,我们都对下一代抱有很大的期待,我们希望孩子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于是就有了我们陪着孩子写作业的种种心塞场景。
不陪不知道,一陪吓一跳。
我怎么就生了个白痴!这么简单的作业要写一个小时吗!他就不能每天回来先写作业吗!怎么可以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檫!你究竟是不是在写作业!!!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用来形容父母陪写作业实在是太贴切了。
陪到最后,父母疯了,孩子怕了,作业也还是那个作业。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想,这就是父母的期待与孩子的能力出现落差之间的一场拉锯战,平衡好了,也就好了,平衡不好,大家都别想好。
对于学习这件事,作为父母肯定是抱有期待的,我们希望孩子每天能够回到家就做到书桌前,打开书本,完成今天的作业,然后再好好地去玩;我们也期待他们在写作业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我们还希望他们能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但现实是,孩子就是想要先玩了再写作业,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就是会分心,还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导致他们情绪崩溃,更加抗拒这件事情。
于是乎,期待和现实就形成了巨大的落差,这个落差还引起了父母的情绪,甚至可能激活父母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和感受,情绪来了,大脑盖子打开了,开始进入防御模式,给孩子施加压力。
你现在必须给我做完!你能不能好好写作业!你别再这里摸摸那里看看了!
所有的情绪汇成话语向孩子喷涌而来,这些情绪又让孩子的大脑盖子打开了,无法整合,越来越害怕,越来越想逃避这件事,如此,一直循环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