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来自书籍——原文摘抄 ——部分来自网络搜索
【 戒纵酒 】
原文:
--- 事之是非,惟醒人能知之;味之美恶,亦惟醒人能知之。伊尹( yī yǐn )曰:“ 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 ”口且不能言,岂有呼呶( hū náo )酗酒之人能知味者乎?往往见拇(mǔ)战之徒,啖(dàn )佳菜如啖木屑,心有存焉。所谓惟酒是务,焉知其余,而治味之道扫地矣。万不得已,先于正席尝菜之味,后于撤席逞酒之能,庶乎其两可也。
--- 事物的是非曲直,只有头脑清楚的人才会知道;食物味道的好坏,也只有头脑清醒的人才能真正品味出来。伊尹曾经说过:“ 美味的精细微妙之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 ”头脑清醒的人都说不清楚,难道那些喜欢大声喧哗的醉酒之徒,能品尝出菜肴的味道吗?我常常见到那些划着酒令的人,他们吃佳肴就像嚼木屑似的,心不在焉,他们一心只喜欢喝酒,其余的事糊里糊涂地什么都不知道,而烹饪出来的好菜就这样被糟蹋了。所以,万不得已需要喝酒时,应该先在正席时好好品尝佳肴,在撤席之后在尽情地喝酒,这样或许就可以两全其美了。
注释:
【 伊尹 】:商汤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思想家,因厨艺高超,被尊为华厨之祖。
【 呶】:叫嚷 ,喧哗。
【拇战 】:酒令的一种,也叫“划拳”、“豁拳”。因划拳时常用拇指,故称。
【 啖 】:1. 吃 或喂 ~饭︱~羊。 2. 用利益引诱人 ~以重利︱~以甘言。
【 中国第一道禁酒令 】
--- 《 战国策 》中记载了仪狄造酒,和大禹下达中国第一道禁酒令的故事。大禹治水三过家人家门而不入,却在喝了仪狄进献的酒之后,昏睡了两天两夜。酒醒之后,大禹觉得喝酒会误事,于是便断言说:“ 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仪狄舍不得自己酿酒的好技术,于是便一代一代偷偷地传承了下来。后来商纣王荒淫无道,酒池肉林。果然就亡国了,所以后人有了“ 禹王禁酒传天下,纣王酗酒失天下 ”的说法。
注释:
【 仪狄 】: 仪狄是夏禹时代司掌造酒的官员 ,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虞舜的后人。在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刘向的《战国策》等先秦典籍中均有仪狄造酒的记载。
【 酒池肉林 】: 古代传说,殷纣以酒为池,以肉为林,为长夜之饮。原指荒淫腐化、极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极多。
---------------------------------------
【 戒火锅 】
原文:
--- 冬日宴客,惯用火锅,对客喧腾,已属可厌;且各菜之味,有一定火候,宜文宜武,宜撤宜添,瞬息难差。今一例以火逼之,其尚可问哉?近人用烧酒代炭,以为得计,而不知物经多滚,总能变味。或问:“ 菜冷奈何? ”曰:“ 以起锅滚热之菜,不使客登时食尽,而尚能留之以至于冷,则其味之恶劣可知矣。 ”
--- 冬天请客,大多惯用火锅,火锅中的食材在客人面前沸腾翻滚,已经够令人生厌了:而且各类菜品不同,火候不同,有的适合小火烹煮,有的适宜用大火,该撤火时撤火,该添火时添火,一点差错都不能出现,现在全部用火锅来乱煮一通,菜的味道还有什么可以尝的!最近有人用烧酒代替木炭,以为这是找到了好办法,却不知食物经过了多次的沸煮之后总会变味。或许有人问:“ 菜冷了怎么办? ”我会回答说:“ 如果用火锅滚热的菜肴,客人没有立刻吃完,还能留着等到冷了,那么这个菜的味道究竟有多差,也就可想而知了。 ”
-------------------------------------------------
【 戒强让 】
原文:
--- 治具宴客,礼也。然一肴既上,理宜凭客举着,精肥整碎,各有所好,听从客便,方是道理,何必强让之?常见主人以箸( zhù )夹取,堆置客前,污盘没碗,令人生厌。须知客非无手无目之人,又非儿童、新妇,怕羞忍饿,何必以村妪( yù )小家子之见待之?其慢客也至矣!近日倡(chāng )家尤多此种恶习,以箸取菜,硬入人口,有类强奸,殊为可恶。长安有甚好请客而菜不佳者,一客问曰:“ 我与君算想好乎? ”主人曰:“ 相好! ”客跽( jì )而请曰:“ 果然相好,我有所求,必允而后起。 ”主人惊问:“ 何求?”曰:“ 此后君家宴客,求免见招。 ”合坐为之大笑。
注释:
【 村妪 】:乡村老妇。
【 跽 】:长跪。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
--- 设宴待客,是一种礼仪。然而菜肴上桌之后,理应让客人随便举筷自行选择,肥瘦整碎,各有所好,主随客便,才是最好的待客之道,何必强劝客人勉强选择?我常常看到主人用筷子帮忙夹菜。将一堆菜肴堆放在客人面前,弄脏了盘子堆满了碗,看起来令人生厌。要知道客人既非无手无眼的人,也不是儿童、新妇因害羞而忍饥挨饿,何必以村妇乡民的小家子气的方式来待客?那才是真的怠慢了客人!近来歌姬中此种恶习尤其盛行,她们喜欢用筷子夹菜硬塞入别人的口中,简直像在强奸他人,特别可恶。长安有位非常好客的人,但他准备的菜品并不好。有一位客人就问他:“ 我与您算的上是好友吧? ”主人回答说:“ 当然是好朋友! ”客人便下跪请求说:“ 如果真是好朋友的话,我有一个请求,您千万不要在邀请我了。 ”全坐的人都大笑不已。
-------------------------------------------------
【 戒落套 】
原文:
--- 唐诗最佳,而五言八韵之试帖名家不选,何也?以其落套故也。诗尚如此,食亦宜然。今官场之菜。名号有“ 十六碟 ”、“ 八簋( guǐ ) ”、“ 四点心 ”之称,有“ 满汉席 ”之称,有“ 八小吃 ”之称,有“ 十大菜 ”之称,种种俗名,皆恶厨陋习。只可用于新亲上门,上司入境,以此敷衍;配上椅披桌裙,插屏香案,三揖(yī)百拜方称。若家居欢宴,文酒开筵(yán ),安可用此恶套哉?必须盘碗参差( cēn cī ),整散杂进,方有名贵之气象。余家寿筵婚席,动至五六桌者,传唤外厨,亦不免落套。然训练之卒,范我驰驱者,其味亦终竟不同。
--- 唐诗是最好的,而五言八韵的试帖诗,名家都不会选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太落套了。诗尚且如此,食物也是一样。现今官场的菜肴,名称有“ 十六碟 ”、“ 八簋( guǐ ) ”、“ 四点心 ”的说法,有“ 满汉全席 ”的说法,有“ 八小吃 ”的说法,有“ 十大菜 ”的说法。这些庸俗的名称,都是出自恶劣厨师的陈规陋习。他们只能把这些菜名用在新亲上门。上司到来时敷衍对付;再配上椅披桌裙,插上屏风,摆上香案,不断作揖下拜的大礼,这才相称。如果是举办家庭欢宴,饮酒赋诗,怎么能用这种恶习俗套?只有盘碗错落有致地摆放,整散交替着上菜,才有大家的气象。我家的寿筵婚席,动不动就五六桌之多,若是从外面请厨师来做菜,也就难免落入这种俗套。但是经由我训练过得人,便能按照我的要求,他们做的菜肴,味道终究是不同的。
注释:
【 落套 】:指文艺作品落入俗套,没有新意创作一定要有新意,才能不落套。落套 luòtào :陈腐的、平凡的用了刻画世间虚荣的古老落套题材写他一首最好的诗篇。
【 试帖 】:试帖诗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常用于科举考试。因诗前常题以“ 赋得 ”二字,因此也叫“ 赋得体 ”。
【 簋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 揖 】:1. 拱手行礼。 2. 姓。
【 文酒 】:饮酒赋诗的意思。
【 筵 】:〈名〉 1. (形声。从竹,延声。本义:竹席) 。
2. 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周礼》郑玄注
又如:筵几(座席和几案);筵第(筵席和床铺)
【 参差 】:不一致,不整齐。
【 范我驰驱 】:汉语词语,读作fàn wǒ chí qū,范:作动作词用。按照法度去驾车奔驰。据《谷梁传》所载,驾御田猎车,坐土飞扬不能出轨道,马蹄须相应合拍。
【 满汉全席 】
--- 清朝入关之前保留了游牧民族的饮食风俗,大家铺上兽皮席地而坐,王公贵族围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入关之后满人、汉人分席而坐。顺治、康熙时期为了融合满汉之间的关系,满菜、汉菜一起做,慢慢就有了满汉席的雏形。后来乾隆南巡,看到江南的官场菜,于是将其加入宫廷菜当中,这也就是满汉全席的起源。在宫廷默认了这种形式之后,满汉全席开始在各地流行起来。
--- 清人李斗历史三十年完成了《 扬州画舫录 》,书中记载的满汉全席中有一百三十四道菜肴,但其实最早记载满汉全席的应该是袁枚的《 随园食单 》。但袁枚是极反对排场的,他认为当时一些饮食风尚追求铺张奢侈,繁文缛节颇多。袁枚理想中的饮食应该是效仿王羲之的曲水流觞、文酒开筵,青山绿荫、茂林修竹,厨下献上美食美酒,与客对饮赋诗,其乐无穷矣。
注释:
【 扬州画舫录 】: 这部书,是作者家居扬州期间,根据[ 目之所见,耳之所闻 ],积三十多年的时间陆续写成的,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扬州的城市区划、运河沿革、工艺、商业、园林古迹、风俗、戏曲以及文人轶事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记载,有些记载还相当详细具体。这对了解和研究我国十七、八世纪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资料。不过,本书是着重于记载扬州繁盛的一面,而对被这种繁荣所掩盖着的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如封建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搜括,盐业工人的痛苦生活等等,却没有记载。
这是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应该引起注意的一点。
【 满汉全席 】:满汉全席是中国最著名、规模最大的古典宴席,主要由满族烧烤、茶点和汉族经典菜肴组成,菜品达100道以上,如果按照每天3餐进餐,通常要3天9餐才能吃一遍。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与中国其他著名菜系不同的是,满汉全席这一集合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精美菜点的大型宴席,它的形成,有着特殊的背景。
清朝中叶以后,满汉全席在中国各地广为流传。当时,各地的满汉全席流派纷呈,各俱风采。这些流派虽源出于满汉全席,但由官场进入民间,并在酒楼业的经营中发展变化,最终形成了“大满汉”、“小满汉”、“新满汉”等不同规模的满汉全席。
【 曲水流觞 】: 曲水流觞是一种中国古代民间传统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诗酒唱酬( chàng chóu )的一种雅事,其主要作用为欢庆和娱乐、祈福免灾。夏历的三月上巳日人们举行祓禊( fú xì )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不吉。
【 唱酬 】: 亦作“唱酧”;亦作“唱詶 ”;( ← 前面两词都读 chàng chóu )。以诗词相酬答。
【 祓禊 】:fú xì , 古人在水边戒浴,以除不祥的一种祭祀。
------------------------------------------
【 戒苟且 】
原文:
---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厨者,皆小人下材,一日不加赏罚,则一日必生怠玩。火齐未到而姑且下咽,则明日之菜必更加生。真味已失而含忍不言,则下次之羹必加草率。且又不止空赏空罚而已也。其佳者,必指示其所以能佳之由;其劣者,必寻求其所以致劣之故。咸淡必适其中,不可丝毫加减;久暂必得其当,不可任意登盘。厨者偷安。吃着随便,皆饮食之大弊。审问慎思明辨,为学之方也;随时指点,教学相长,作师之道也。于是味何独不然?
注释:
【 审问、慎思、明辨 】:出自《 中庸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