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豆腐并不是什么珍馐佳肴,那年月,平常人家却吃不起豆腐。
黄豆不是主要粮食作物。土地下放到户后,乡亲们习惯将其种在土地的四边或田坎上,鲜少有大面积种植的。
老家的黄豆有六月黄和九月黄两个品种,二者各有千秋。六月黄蛋白含量高,品质好,但产量低。九月黄产量高,品质差一点。秋收后,将其挂在绑在树上的竹杆上晾晒,干了取下来,用连盖或木棒捶打脱粒。
多数黄豆被换成钱贴补家用,留下一小部分,炖肉或过年时做豆腐。
豆腐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的发明过程和火药十分类似,都是在古人炼丹的时候偶然诞生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豆腐之法,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 由黄豆变成豆腐的过程比较复杂,需经过挑选、浸泡、磨浆、吊包滤渣、煮浆、石膏或卤水点化、木箱压榨等诸多工序。盐卤或石膏是豆腐的灵魂,将其融入水中,泼洒在豆腐锅里,慢慢搅动,看着豆浆凝结成絮状,变成豆花,让人感到十分神奇。
网上曾经流传一个关于豆腐的段子: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一粒黄豆衍生出如此多的产品,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
豆腐是贫贱之物,既登大雅之堂,也入百姓之家。“鱼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这条俗语表明了人们对“豆腐”的由衷喜爱。豆腐的做法千奇百怪,麻婆豆腐、豆腐丸子、酸菜豆腐鱼、砂锅豆腐等等,各种各样的做法能汇成厚厚的一本书。老家最常见的做法是熊掌豆腐,将豆腐切薄片,煎成二面黄,加入郫县豆辦,与五花肉、蒜苗混炒,成菜颜色金黄,豆腐软香,味道咸鲜,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因豆腐形似熊掌而得名。
历代文人墨客对豆腐赞誉有加,苏东坡自创的东坡豆腐流传至今。民间亦对豆腐赋予了美好的寓意,流下了很多与豆腐相关的传说。腐与“福”谐音,推磨做豆腐 寓意着祈“福”。另外豆腐谐音“都福”,也有大家都福气安康的意思。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所以每年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豆腐、买豆腐,起居、言语都要谨慎,祈盼来年得福。
汪曾祺先生认为,人间至味无非一碟豆腐。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美食,豆腐清清白白、方方正正,蕴含着做人的准则。远在他乡时,吃上一碟小葱拌豆腐,最能治愈乡愁。简单、清爽的滋味,一如家的味道,最朴实,却最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