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一种下意识冲动:想要毁灭自己既无法征服也无法神化的事物。”
“如果触摸她,他就不能和她说话;如果爱她,他就不能离开;如果说话,他就不能倾听;如果战斗,他就不能赢。”
“有些事情本身就带着惩罚,就像卧室和嵌入的衣柜,他们很快都会学到更多关于惩罚的功课。他们将明白,惩罚有各种不同的大小,而有些惩罚大得像嵌入卧室的衣橱,你可以一辈子耗在那里面,一辈子在幽暗的架子之间徘徊。”
艾斯沙(双胞胎中的男孩子,飞机头,Elvis the Pelvis)受到的惩罚(部分是他人施加,部分是出于自愿)是,他从某个不被人察觉的时间开始,就不再说话。或许是为了那个买橘子/柠檬汽水的男人对他做的事情,或许是为了他们表姐(那个“白人女孩”)的死去(“鱼吃了她的眼睛”),或许是意识到他指认了阿慕(他们的母亲)的贱民恋人后,对阿慕造成的所有伤害。
这是个像《宠儿》那样,用各种象征物和符号,以近乎魔幻的讲述方式,来刀刀见血地描绘一种(或多种)实际存在过,或依旧存在的社会现象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后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大人物是灯笼,小人物是油烛。”卑微的小人物不止是需要将自己存在的迹象抹除的贱民,还有离婚的女人、非印度教的双胞胎,和一切食物链底端的人们。对他们的踩踏,来得天经地义。
觉得跟《宠儿》有可比性的地方还在于,《微物》也是个把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拧成一座迷宫的书。要看到接近结尾时,才知道在开头就躺在棺材里的“白人女孩”,是遭遇了怎样的事故。已经在某一章节死去的阿慕和恋人,又出现在书的末尾,重现他们越界的激情,像在挑衅某种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