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泽《美丽岛》 音乐里的故事23
https://y.qq.com/n/ryqq/player
一、《美丽岛》歌曲
《美丽岛》是一首台湾经典民谣歌曲,诞生于1977年,由李双泽创作,歌词来自淡江大学老师梁景峰改写本土女诗人陈秀喜的诗作《台湾》。曾被收录于胡德夫专辑《匆匆》(2005年)、杨祖珺专辑《关不住的歌》(2008年)。《美丽岛》被各个年代社运人士誉为"自己的歌"的民歌,见证了30年台湾民主历程,歌中的"水牛、稻米、香蕉、玉兰花",载负着几代人对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
1976年12月3日,电台DJ陶晓清在淡水文理学院组织了“西洋民谣演唱会”,李双泽和民歌手胡德夫是好友,胡德夫是被邀请演唱嘉宾之一。偏又凑巧,胡德夫头天晚上跟女朋友一家吃火锅,遇到前来滋事的流氓。胡德夫跟流氓们大打出手,打架的结果是,他的背上被插了根筷子,由于失血过多,从楼上摔下来,牙也掉了、腰也伤了、脸也开花了。虽然性命没有大碍,但第二天是肯定无法上台了。胡德夫惟有求助于李双泽,让他上台代唱。
“演唱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唱西洋音乐,李双泽应该很窝火,他私下埋怨我们是早就知道的。”胡德夫回忆说,轮到李双泽上场,他拿着一瓶可口可乐,没有唱歌,而是质问台下的学生:“我们在菲律宾,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在西班牙,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在美国,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现在,在台湾,我们还是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李双泽把可口可乐猛地砸在地上,“我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歌?”台下的人完全愣住了,没有人想出什么是“自己的歌”,李双泽当场演唱了台湾民谣《思想起》,台下则响起了起哄声。然后李双泽就唱起了《国父纪念歌》的调子---这是台湾人小学课本第二页的曲目。
后来,台湾大学校园爆发了“唱自己的歌”的大规模讨论,大家开始暗地笔战,乡土论战开始,学生开始自己写歌。这就是台湾民歌历史上有名的“可口可乐事件”---台湾校园民谣时代从此开始。
杨祖珺当时对李双泽的做法很生气,1977年1月3日就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李双泽的做法提出了质疑。杨祖珺表示,既然要唱我们自己的歌,那我们自己的歌又在那里?我们不能总是唱几十年前的民谣。
不料,这篇文章深深刺激了李双泽。于是李双泽埋头创作,其间诞生了著名的《美丽岛》和《少年中国》等歌曲。
可是,1977年9月10日,李双泽因为救人而去世。在大殓的前夜,杨祖珺和胡德夫一起,在稻草人餐厅,为《美丽岛》录音。这是《美丽岛》现存的最早录音版本。
【【民谣】美丽岛-胡德夫/杨祖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7411Z7GC/?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dd55a53d88839307fe6075cfd880cba
《美丽岛》自诞生后就与政治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1979年5月中,黄信介申请创办一个新的杂志,杂志名称之由来,为周清玉提议取李双泽编曲的歌曲《美丽岛》为名。不久即发生“美丽岛事件”,《美丽岛》歌曲也被烙上政治符号,在1980年正式遭禁,理由据说是因“有台独意味”。直到1987年台湾宣布解严,《美丽岛》才终于解禁,取得合法地位。此后这首歌又呼应了台湾日益高涨的本土意识,在各种政治运动与事件(如1990年野百合学运、2000年政党轮替、2006年红衫军倒扁)中被一再唱起。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当选领导人蔡英文的就职典礼表演结束前,现场也合唱了这首《美丽岛》。
《美丽岛》:曲/李双泽 词/陈秀喜 改编词/梁景峰
我们摇篮的美丽岛是母亲温暖的怀抱
骄傲的祖先正视着正视着我们的脚步
他们一再重复地叮咛不要忘记不要忘记
他们一再重复地叮咛荜路褴褛 以启山林
婆娑无边的太平洋 怀抱着自由的土地
温暖的阳光照耀着照耀着高山和田园
我们这里有勇敢的人民荜路褴褛 以启山林
我们这里有无穷的生命水牛稻米香蕉玉兰花
我们的名字就是美丽
在汪洋中最瑰丽的珍珠
福尔摩沙,美丽,福尔摩沙
福尔摩沙,美丽,福尔摩沙……
二、《美丽岛》杂志
1949年国民党长期一党专制,针对共产党“统战手段”,国民党政府实施诸多严厉手段限制人民言论、集会、结社自由,又实施戒严、党禁,即人民无组织政党之自由。
戒严令之下,好多持异议人士被政府以叛乱罪名收监,情节严重的持异议人士被处判死刑,不少都是冤枉错判。因为政府逼得人民太紧,民间开始兴起好多反对势力,众多的反对势力叫做“党外”,即系国民党以外。
党外人士争取人权保障、司法独立,同时反对戒严、争取集会同结社自由,那个时期好多人士以创办杂志做小众媒体来发表意见,1950年代出版的《自由中国》是这个势力争取言论自由的代表。1960年《自由中国》组织一个叫“中国民主党”的政党,但遭政府取缔,而《自由中国》也都被停刊。
一路到1970年,好多争取言论自由认同民主的新兴党外势力出现,其中以《台湾政论》、《八十年代》、《美丽岛》这三本杂志最有代表性,而政府亦常常针对这几本杂志,得闲无事就会查禁吓、打压吓阻。结果民间党外势力对开放党禁、报禁,同时废除戒严的要求越来越激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终于触发“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是台湾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双方均有备而来。党外人士希望借此向国民党挑战,显示自己的实力,而国民党也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1979年5月中,黄信介申请创办一个新的杂志,杂志名称之由来,为周清玉提议取李双泽编曲、杨祖珺演唱的歌曲《美丽岛》为名。6月2日,《美丽岛》杂志社在台北正式挂牌成立。在7月9日的会议上,该社正式确定许信良为社长,吕秀莲、黄天福担任副社长,张俊宏为总编辑,施明德为总经理。当时《美丽岛》旗下网罗了各派的党外人士,包括了当时倾向统一的社会主义团体“夏潮”以及以康宁祥为代表的稳健派,但是主要还是以施明德等激进派为骨干。
1979年9月8日,《美丽岛》杂志在中泰宾馆举行创刊酒会时,以《疾风》杂志社人员为首的群众(领头者为现任新党主席郁慕明,而里面有中兴中学的学生)在馆外聚众抗议,并向馆内正在进行酒会的人士投掷石块、电池等危险物品,此即所谓中泰宾馆事件。
施明德后来在监狱里表示,创办《美丽岛》的目的是“要形成没有党名的政党,主张实行‘国会’全面改选与地方首长改选”。但是在同时,一批所谓的“反共义士”另外创办了《疾风》杂志,与《美丽岛》相抗衡,甚至不断用暴力袭击《美丽岛》的办公室。虽然“反共义士”自称为民间团体,但很有可能是受到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当局政府指使。
施明德在1979年11月14日到梧栖参加一场联合祈祷会,在该会中他听从几位长老教会牧师的建议,决定在人权纪念日当天举办大规模纪念活动。在纪念活动举办之前,施明德与陈菊进一步筹组“人权纪念委员会”,打算在当天正式成立。
《美丽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1979年11月发行量已经超过8万册。11月20日,“美丽岛政团”在台中市太平国小举办“美丽岛之夜”,会中开始筹划在世界人权日当天在高雄举行游行。在11月及12月初,《美丽岛》杂志在高雄的服务处两次遭人砸毁,多地服务社遭破坏。11月29日,黄信介本人位于台北市的“立委”服务处和住宅遭到攻击,并被捣毁办公室设备,同日《美丽岛》杂志高雄市服务处也遭人持刀械破坏。虽然报警处理,治安当局一直未能查获。而12月28日,《美丽岛》杂志屏东服务处亦遭到袭击。
三、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又叫高雄事件,当时国民党当局称其为“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发生于1979年12月10日的台湾。是台湾党外势力直接领导的、与国民党当局展开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政治较量。
1979年9月,由黄信介为发行人、许信良任社长、张俊宏任总编辑的党外政论性刊物《美丽岛》在台北创刊。该刊不仅言论激烈,而且来势凶猛,仅社务委员就达70名,几乎网罗了当时所有的知名党外人士,并在全岛设立十多个办事处,最多时发行量达8万册。党外人士想借办刊物集结力量为创造实质性政党的目的十分明显。而国民党从一开始就对这本来者不善的杂志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在杂志创刊酒会上,就有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到酒店门口寻衅闹事;创刊后的2个月中,该刊发行人的住宅和杂志社也多次遭到骚扰和威胁,《美丽岛》杂志与国民党当局积怨已久,对立情绪持续升高。
1979年11月30日,《美丽岛》杂志与“台湾人权委员会”联合向台湾当局申请于12月10日在高雄举办纪念“国际人权日”集会游行,庆祝联合国发表《世界人权宣言》一周年遭到拒绝。《美丽岛》杂志决定不理会台湾当局的态度,按原计划照常举行集会游行,并准备了一些木棍,以应付可能进行的镇压。他们还派出宣传车,沿街号召民众准时参加。
12月10日,集会如期举行。台湾当局派出大批军警部署周围街道,并对附近实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入内。晚6时,聚集在《美丽岛》杂志高雄办事处的民众已达五、六百人。考虑到集会原定地点扶轮公园已经被警察包围,于是临时决定改到另一开阔地区,但队伍却受到警察的阻拦,无法到达。黄信介、姚嘉文等就地发表演讲,与会3000多名群众情绪激昂,不断高呼“打倒特务统治!”、“反对国民党专政!”等口号。集会组织者再次出面与警方交涉,要求警察撤离,但遭拒绝。于是在集会结束后,以3辆宣传车开道,几千民众持木棍、火把开始游行。四周待命的警察上前强行阻拦,并用催泪弹驱赶游行队伍,民众则以木棍、火把、酒瓶还击,双方发生严重冲突。在折返杂志高雄办事处后,双方再次发生扭打,直到11时宣布集会结束,仍有不少民众不愿散去。军警用催泪弹、电棍等强行驱赶,冲突进一步升级。到11日凌晨2时30分,局势才趋于平静。
这次冲突共造成双方近200人受伤。事后第三天,台湾当局开始大规模收捕事件参与者,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等共152名党外人士以“涉嫌叛乱罪”被抓扣,聚集在《美丽岛》杂志周围的党外运动核心人物几乎被一网打尽。
从1980年2月20日开始,一场备受瞩目的审判开庭了,警总军法处以叛乱罪起诉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姚嘉文、陈菊、吕秀莲、林义雄、林宏宣等8人,其他37人则在一般法庭遭到起诉。
根据蒋经国“不能有死刑”的最高指示,4月18日,“军事法庭”宣布判决结果:以“为中共统战”和“台独叛乱”罪名,判处施明德无期徒刑,黄信介有期徒刑14年,姚嘉文、张宏俊、林义雄、林弘宣、吕秀莲、陈菊等6人处12年有期徒刑。后黄信介改判10年,其余6人为8年。此外,尚有30余名人士被控以公然聚众施暴,其中一部分被处以1至3年的有期徒刑。
1980年1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妄图扼杀爱国民主运动以维持其独裁统治,台湾当局利用高雄事件进行大逮捕大迫害》;3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台湾当局军法审讯高雄事件被捕人士黄信介、吕秀莲等在法庭上指控当局对他们进行折磨和逼供》谴责国民党“迫害台湾非国民党人士、镇压台湾爱国民主运动”的行径,称美丽岛事件“是台湾当局预谋的一个圈套、蓄意制造高雄事件”,“我们要求台湾当局必须立即释放因高雄事件而被捕的所有人士,保证他们的安全,取消那个反动的束缚著台湾人民的不得人心的戒严法,保障台湾人民的民主权利,更不能阻挠台湾同胞走爱国统一道路”。
然而,时过境迁,后来民进党中的多数领袖,几乎都曾经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美丽岛事件,即为当年我们所声援的民主义士。
附1.曲作者李双泽
李双泽(1949.7.14-1977.9.10),男,出生于菲律宾,集画家、作家、民谣歌手和作曲家于一身,是现代台湾文化界传奇人物之一。早年在父母的培育下,进入淡江大学数学系就读。于1974年6月在台北美国新闻处林肯中心开办画作个展。1975年初至1976年到西班牙和美国游学。
回台后,1976年12月3日参与淡江大学一场“西洋民谣演唱会”时,他高声呼吁“唱自己的歌”,引发热烈的回响,这是新歌运动的“淡江事件”。自此,他开始独力创作或与友人合作,共完成了9首歌曲:《心曲》、《我知道》、《红毛城》、《老鼓手》、《愚公移山》、《美丽岛》、《少年中国》、《我们的早晨》、《送别歌》等9首歌曲。当众人期待着他更多的创作之时,李双泽却于1977年9月10日在淡水兴化店海滨为救人而不慎溺亡,年仅28岁。
李双泽多才多艺,其歌曲的诗词及音乐显示台湾文化中罕见的心灵开放、自由和自信,不同于一般流行歌的装清纯或强说愁。他的呼吁和创作推动了新民歌运动的风潮,淡江大学也成为新歌运动的重镇。此外,他的文学作品也得到相当高的艺术评价,中篇小说《终战の赔偿》获得1978年的吴浊流文学奖。
2007年是他去世30周年,淡江大学在10月1日及10月4日为他举办“唱自己的歌”立纪念碑的活动及演唱会。
3分钟视频【《美丽岛》创作背后的有趣故事,缅怀音乐才子李双泽】:
https://play.tudou.com/v_show/id_XMjgyMjQwODEwMA%3D%3D.html?scm=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附2.词作者陈秀喜
陈秀喜(1921年-1991年),台湾著名女诗人,曾任倡导台湾本土精神之“笠诗社”的社长,其诗《我的笔》也曾在1978年获得美国全国诗人协会国际诗奖的第二名。由于她扶植文坛后进不馀遗力,文友称她为“大家的陈姑妈”,也有人称她为“台湾第一位女诗人”。
陈秀喜幼时为养女,成绩优异,中学时因对月经不了解而影响求学考试,但后来在校外以自学开始诗歌创作。15岁即以日文写诗、写短歌及俳句,之后曾出版日文短歌集《斗室》。
21岁结婚后,强势的婆婆和流连声色场所的丈夫带给陈秀喜相当大的压力。她日后的创作一直在探讨女性在传统社会的婆媳关系与夫妻关系对女性的压迫。
国民政府迁台后,官方语言改为国语,对台湾文学创作构成很大影响。以日文和闽南语为母语的陈秀喜开始学习国语,并于1967年加入笠诗社,开始中文诗歌创作。
陈秀喜57岁时离婚,移居关仔岭。她为人豪爽好客,且投入扶植后进,因而有“陈姑妈”之绰号。其作品风格尖锐,不但关心妇女与传统议题,也关心台湾本土的历史与发展。其诗《台湾》改写成的校园民歌《美丽岛》,后来知名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