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的新定义:思维导图是一种以促进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为目的的可视化、非线性思维工具。
这里体现了思维导图本质的4个核心词:思维可视化、思维激发、思维整理和非线性思维。
思维可视化
可视化,顾名思义,“就是让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看得更清晰”,根据可视化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可视化分为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可视化。
思维导图,兼具知识可视化和思维可视化的特征。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被当做知识可视化工具,用于整理和呈现客观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可以用来支持一个人的思考过程和思考结果,此时就更多被用作思维可视化工具了。当我们谈及思维可视化湿,尽管也关注结果,但更关注的是思考者的思考过程。
思维激发
联想和想象是思维激发的重要手段。联想和想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有明显的不同。联想是指因一事物而想起与自己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如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它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想象和联想,有着密切的关系,都属于高级的认知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有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
联想是在对象和对象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而想象则是丰富对象的属性,让其形象更加丰满的过程。
思维整理
思维整理是让信息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通过对信息进行组块化,达到降低认知负荷,并促进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目的。
思维导图也是思维整理的几家工具,坚持用思维导图整理思维,假以时日,大脑里的信息存储会变得越来越有序,提取利用也会越迅速。
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是思维导图的目标,思维可视化是实现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的手段,非线性思考则是思维导图所承载思维的本质特征。
思维导图的实现手段包括联想,想象,图形,图像,线条,颜色,代码等,这些都是体现可视化和非线性特征的物质载体,从而为思维技法和思维整理服务。
我们在使用思维导图时,必须清晰的知道什么是思维导图要达成的目标(思维激发和思维整理),什么是实现目标的手段(联想,想象,图形,线条,图像,颜色,代码),手段为实现目标服务,不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