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断裂和重建联结
联结、断裂和重建联结在一生中不断循环上演。联结是一种状态,它容易意会,却很难言传,我们在生命的不同阶段要经历不同形式的联结。联结出现断裂时,会表现为孤独感、退缩并自我封闭、以及对外界的愤怒甚至仇恨。游戏是孩子平复情绪的本能手段,我们对孩子的游戏语言越是熟练,就越能帮助孩子完成联结的循环。
依附理论
依附理论可以形象理解为:孩子不断需要关爱和照顾,就好像一个杯子,不断需要蓄水。当杯子处于蓄满状态时,孩子就会有足够安全的依附感。
没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没信心去尝试新经验,即使去了,也可能是鲁莽行事,他们身上不具备真正的冒险精神。
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可以从朋友那里,从生活兴趣中,从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自己蓄满他们的杯子。
当孩子长时间得不到蓄杯时,他们可能会通过打人、要挟、诱骗等极端方式来获得关注,孩子宁可要大人负面的注意力,也不愿意被大人完全忽略。
日常生活的不安和挫折,疾病、事故和创伤,都会将孩子的杯子倒空,如果对孩子打骂、惩罚或不予理睬,只会让孩子的杯子缺口变大。
即使是被爱的最充分、受到最多照顾的孩子,对于爱和依附感,仍有无尽的要求。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尊重,意识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是受人欢迎的。
不断蓄满孩子的杯子,是亲子联结的根本。它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而是需要不断添加,要坚持多年,表现在细微的日常互动中。
为联结而游戏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模仿他们的“镜子游戏”是一种完美的联结游戏。所谓“镜子游戏”,就是大人像一面镜子,婴儿在这面镜子中看到了自己的动作,和大人形成一种默契的联结,因而会咯咯笑。
对婴儿来说,最典型的联结游戏是“蒙猫猫”。“蒙猫猫”不仅建立了联结,而且还戏剧性的玩出亲密的概念:现在你能看到我—现在你不能看到我—我又回来了,它反映了联结和断裂、存在与缺失之间,所达到的微妙平衡。
如果你试着用不同长短的时间蒙住脸,例如半秒、两秒或三秒,你就会发现某一特定的时间间隔,将会带来最大的笑声。时间太短没有神秘感,而时间太长又会造成恐慌。
大人和孩子应该勇于试错,才能找到联结的方法。要以孩子的方式去和他联结,而不要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方式。
有意义的联结
当和孩子玩攻击性的游戏时,可以把攻击行为巧妙的解释为有意义的行为,比如攻击代表爱,你攻击我是因为爱我,当然前提是这种攻击没有伤害。
当孩子愤怒和沮丧时,则要倾听他们,把情绪表达出来,不要逗他们开心,或者转移注意力。
游戏力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大人坚持联结,但由孩子决定联结的方式,这样,效果才能最好。
重建联结之所以非常困难,是因为联结断裂时,人会经历诸多糟糕的感受,如恐惧、遗弃和失败等,只有战胜了它们,才能重新联结。
重建联结势必会经历一些痛苦,所以孩子宁可选择孤独,也不愿意重建联结,直接面对这些脆弱的感受,成人通常也会因为同样的理由而逃避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