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导
肖语佟
王导也算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人家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出成就的社会青年。最关键的是他人品还好,经常拉帮结派,聚众开派对,江湖上混得好人缘。
一开始,王导被任命为杨州市委书记。出任时,来道贺的宾客竟达几百人,且都受到了款待。只有临海郡一个任姓客人和几个胡僧被冷落了,好不尴尬。王导注意到了,走过去恭维临海人说:“您出来了,临海就没人了。”临海人非常高兴;王导又走到胡僧面前,弹着手指说:“兰se,兰se!”操的还是梵语口音,胡僧们都笑了。周围的人都很高兴,气氛都点燃了。
但是,王导生来就是干大事的,像市委书记这种不大不小的官,王导根本当不久。王导对人对事都有很独到的判断,当时司马越大权在握,王导却去投奔了琅琊王司马睿。王导选对了,“衣冠南渡”后,司马睿成了江南名副其实的主。可人心不定啊,北方人刚来还没站稳吴人就来砸玻璃了。于是就有了王导当丞相这事。王丞相挑起化敌为友团结友爱的大梁,先是学习了吴语,还是速成的。吴人刘真长初见丞相王导,当时是最热的月份,丞相用一个石棋盘压在腹部取凉,嘴上用吴语说“何乃淘!”,大概是“这么凉啊!”的意思,为了和刘真长套个近乎,王丞相真是蛮拼的。
当然,想入乡随俗不是学会说话就能成的。吴地太尉陆玩拜访王丞相,王导拿北方人喜欢的奶酪接待他,他贪嘴,结果吃坏了肚子,拉了一个晚上的稀。第二天陆玩就写信给王导:“昨天吃奶酪稍微过量,整夜精神不振,疲困不堪。小民虽然是吴人,都几乎成了北方的死鬼。”你看,这话全是玻璃碴啊。
就这样,王导为了给司马睿在江南收买人心累得满头大汗,回头一看:不仅南方朋友不肯合作,自己北方人也是一肚子怨气。西晋好不容易盖了二层小楼,结果二楼被人抢去搞合租房,真是脸都丢尽了。逃来的北人一天到晚看着北方眼泪汪汪,王导一看不好又得去劝。当时东晋连个正规军都没有,又穷又落后,军事大权都掌握在全国武装总司令王敦那儿,朝廷就是个空架子。南北冲突愈演愈烈。王导劝完右边劝左边,劝完左边又劝右边,挨了巴掌要赔笑脸,被人骂了也不吱声。后来,晋愍帝被杀,西晋灭亡,司马睿当了皇帝和骠骑将军(可是没有军队)。当时社会治安差,王导升了官薪水没涨工作加了,没日没夜地操劳。可人家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柱麿成针。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导成功了!东晋稳定了下来。
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却有一个抱憾终身的人生污点——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王丞相有个死党叫周顗(字伯仁)。两人平时亲密无间。“王敦之乱”初,王导带着王氏子弟一天到晚跪在晋元帝司马睿殿前谢罪。有一天周顗上朝时经过,王导求周顗替王家求情,周凱却径直走过不理会。进宫后,周顗极力援助王导。事罢,周顗又照直走出去,见到仍跪在门口的王氏一家,不但正眼也不看一下,还故意说:“今年干光乱臣贼子,一定会拿到斗大的金印。”这个事太伤王导的心了。后来,王敦攻陷石头城,问王导:“周候可以做三公吗?”,王导不语。又问:“可以做尚书吗?”王导又不语。王敦就说:“这样,只该杀了他罢了。”王导还是不语。等周顗被害后,王导才知他这么努力地救过自己。王导非常痛心,认为是自己因为误会而害死了周顗。但大错铸成,成了王导人生中唯一的污点。
王导用超凡的智慧开创了东晋的天下,对东晋立下不朽的功勋。“王与马,共天下。”王氏在晋朝的重要地位就是从王导开始的。直到八百年后,李清照仍有“南渡衣冠思王导”的诗篇。王导真是一个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