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一直讲到积极的期待,其实,积极的期待是有重要区分的: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的样子”
在这种期待中,权威有一个目标,就是你要成为他希望的样子。比如说,考试要考一百分,要成为年级第一名,要进入名校等等。一旦没有达到这个目标,自己就会觉得让权威失望了,觉得自己没做好,没有用。这种期待,就是一种压力。而父母的期待太重,就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本来的生命诉求。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肯定和支持”
这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的信任你,这种信任就是巨大的源泉。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词叫抱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发展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总体而言,无论权威的期待,还是自我的期待,积极的都好过消极的。通常自我实现的预言比父母权威的期待要更加积极一些。这大概也就是人性吧,毕竟人本来就是自恋的,当权威期待太负面的时候我们还是能调动自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是好的”的感觉。
顺便说一句,提到期待,就会提到积极的期待和消极的期待。这样的词汇,容易让人产生积极是好的,消极是坏的这样的判断,所以我们只能给出积极的期待。其实,当我们做出这样的判断时,我们就会失去一些中立、客观,影响到潜能的发挥。其实,消极的期待,运用得当的话,也能对我们自己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原文中就提到一个年轻人,通过唤起台球高手内心失败的经验,哪怕是象棋失败的经验,也从心理上对方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让自己占据优势。
对别人最好的期待就是,我相信你。对自己最好的期待就是,我相信我自己。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