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每周四和周五,是我们专栏互动问答的时间。
一周回顾
今天,是这一周的第一次问答,我先说几点感觉性的总结。
第一,绝大多数朋友,从父母等抚养人那里,得到的是负面期待。
第二,这好像可以说明,为什么在第一周的评论里,大多数朋友说得最多的第一句话,也大多是负面的。
因为,父母这样的权威的期待,和我们对自己的期待,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有了一致性。
第三,相对而言,自我实现的预言,还是比父母的权威期待,要更加积极一些。
这也是人性吧,毕竟,人本来是自恋的,人本来都希望自己是好的,虽然权威的期待很重要,但当权威期待太负面的时候,我们还是能调动自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是好的”这份感觉。
第四,尽管有那么多来自父母等权威的负面期待,我们也还是能成长为一个相对成熟的人,这也是一份成就,并且绝对不容小觑。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韧劲的,要为这份韧劲给自己鼓掌!
自恋与权威期待
接着我再说一下自恋,也就是自我期待,和权威期待之间的复杂逻辑。
第一,无论是权威的期待,还是自我的期待,积极的,都好过消极的。
第二,积极的期待,是有重要区分的,一些朋友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问,来自权威的太积极的期待,是不是会给一个人带来巨大压力?
答案是肯定的,来自权威的过高期待,自然会带来压力。
积极期待其实有两种:
第一种是,权威自恋的延伸——“我希望,你能成为我希望的积极形象”;
第二种是,权威对你的信任——“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你现在对自己有了怀疑,我就给予你积极的确认和支持。”
在第一种期待中,权威有一个目标,希望你成为他希望的样子,第二种期待中,权威就是纯粹的信任你。可以说,第二种期待,是“知己”般的感觉。
如果权威的期待是知己般的信任,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
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很好的词汇——抱持。精神分析领域认为,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性的,它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
支持包括积极期待,但这里面的积极期待,是以孩子为中心的,而不是以父母头脑里的想象为中心的。
第三,父母的期待太重,会让孩子失去自己本来的生命诉求。
譬如我的故事中,我在《罗森塔尔效应》这篇内容里讲了,我名字中的“红”,是来自父亲的梦,我出生后,他梦见自己在地里捡了一块红宝石,所以我的父母在潜意识深处,对我有着巨大的积极期待。
这种期待的确塑造了我,但同时,也意味着,虽然他们从没有在意识上要求我,去担负起振兴家庭的重任,但这的确成了我的重担,我在深度自我分析,和找做咨询师做治疗的时候,就觉知到了这个期待,有多沉重。
一键回顾:命运04 | 罗森塔尔效应
第四,我讲讲精神分析的态度,也希望这成为我们学习心理学的一个态度。
这个态度就是,中立客观。精神分析师在给来访者做咨询的时候,会如实如是地观察一切呈现的人性,并且不会做好坏对错的判断,也基本不提建议。
也就是说,精神分析,只是在试图搞清楚,人性是如何运作的,而不去分对错好坏。这是因为,一分对错好坏,就是制造分裂,或者说,制造二元对立。
譬如我们讲自我期待和权威期待的时候,就分了积极期待和消极期待,这样的词汇,很容易让人做这样的判断:积极是好的,消极是坏的,所以我们只能给积极的期待,不要发出消极的期待。
当我们做了这样的对错好坏的判断时,我们就会失去一定的自由,在观察时会有失偏颇,在行动时也将失去一些自由。
这是一个极深的道理,我们课程的第三周,会清晰透彻地去讲。总的来说就是,当我们把一些观察到的道理给固化,去区分对错好坏的时候,就会影响人的潜能发挥。
第五,除了分析和疗愈之外,我其实也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怎么去使用专栏里讲述的这些道理呢?
我们真的只能去积极期待吗?
在这里,我讲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士,经常在小区里打台球,另一位六十多岁的男人,是小区里的“台球之神”。这位年轻的男士,从来没有赢过这个“台球之神”。
有一次,这哥们想,我必须要赢这个老家伙一回,不过我水平的确不如他,该怎么赢呢?
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去试图唤醒“台球之神”的失败体验。关于“失败体验”,我们在第一周的第三篇文章中也提及过,《改变,从体验开始》。
一键回顾:命运03 | 改变,从体验开始
所以,他主动邀战“台球之神”。打着打着,他问老人,你在小区里这么牛,但你参加过更高级别的比赛吗?有人会总是击败你吗?
老人也是心理战大师。他问了三遍,老人充耳不闻,这也是一招,拒绝别人唤起自己的失败体验。当这哥们问到第三遍后,老人才傲慢地回答说,在我参加过的比赛里,没人能赢我。
眼看这一招不行了,这哥们转念一想,老人还很爱杀象棋,于是问他:哎,你这么爱玩象棋,咱小区不是还有一个“象棋之神”吗?你俩水平,谁高谁低。
跟上回一样,他还是问了三遍,老人一开始也充耳不闻,最后不耐烦地说,我象棋不如他。
这哥们接着问了老人一些和“象棋之神”下棋的细节。细节是魔鬼,当老人把杀象棋的失败细节讲出来以后,老人的失败体验就出来了。
果不其然,这哥们接着就真的击败了这位“台球之神”,而且,之后他们再次对垒的时候,他也能够偶尔获得胜利了。
心理学是非常美妙的学问,我们不能只拿它来“搞”自己,疗愈啊改变啊,也可以拿它去“搞”别人。
当然,不要“搞”自己的伴侣孩子等你本来想爱的人。但他们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搞”你时,你也要有战斗力一些。
一周问答
没想到,我讲了这么多,接下来回答大家一些问题。因篇幅问题,部分留言有删减。
匿名①
我婆婆现在帮忙带孩子,按理说是应该感谢她,但是我心里又特别不爽,巴不得她赶快回家,看完文章我明白原因了。因为她时时处处都在表明“我比你强”,“我是对的”,她会在言语上批评人,给人感觉是“我好,你不好,你要听我的”。所以婆媳在一屋檐下总有冲突,有时为了维护和谐,我必须要压抑自我的想法,和她相处很压抑,不舒服。她是长辈,面子上要尊重她。每次我老公在听我婆婆训斥时都是保持沉默的。目前我是远离不了我婆婆,当她又要倚老卖老批评人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感觉好些?
武志红
我想告诉这位朋友的是,人性是自恋的,你婆婆这么自恋,你可以常夸夸她,去满足她的自恋。当你的夸奖真的入了她耳朵时,她可能就会依赖上你的夸奖,到那个时候你们的关系,就会出现一些反转,也就是,你逐渐地成了你们关系中的权威。
对你丈夫来说,他妈妈是他的绝对权威。但对你不是,这只是一位老人,所以,别受你丈夫态度的感染,你是可以灵活地面对你婆婆的。
我一位亿万富婆朋友,她奶奶是家族的超级大母神。奶奶八十多岁时,她带着奶奶去上海玩,去了很多奢华的地方,奶奶在农村里是见多识广的,但上海这些奢华地方,还是超出了她想象。
最初,奶奶还是极具威严,但几天过去后,奶奶对孙女的态度突然变了,她开始把亿万身家的孙女视为权威。
这是我这位朋友的无心之举,她也惊讶地发现,短短几天,她和奶奶的权力关系竟然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
所以,当你的婆婆批评你的时候,你可以充耳不闻,你可以当作耳旁风。但还有一个道理可以使用,就是投射。
投射的意思是,一个人说你差的时候,其实是她担心自己差。她要把不好的感觉甩给别人,这个时候你不认同就好,你可以在心里说,“她是在说她自己”。
匿名②
读完文章,反观自身,确实自身存在低级自恋的情节。出于对工作的无奈,整天牢骚满腹,生活中更是对家人肆无忌惮的打压,这些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恋情节。如今想来,自己真是糊涂透顶。整天的抱怨,使自己的工作没有了生气,整日浑浑噩噩,不知其可。对家人的苛刻,换来的是家人“我是自由人”,从此很难再一起组织或者参加一次大型的活动,落寞的单干成了家常便饭。如何去改善这种情况呢?如何去升级自己的自恋,变成我好你更好呢?我想自己首先应该先慢下来,好好思索自己的过去,找出满腹牢骚的原因。其次,让自己的思想慢下来,不要什么情况都快反应,给自己慢半拍的节奏,在思考之后再做出行动。最后,要培养自己不具诱惑的深情,尤其是和家人之间。
武志红
这位朋友提了一个好问题,当发现自己有严重的自恋,而且为了维护自恋还产生了严重破坏性的时候,该怎么样去升级自己的自恋呢?
这时候最重要的一个解决方案,也许就是,慢慢来。
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如果来访者想改变一些现实性的问题,譬如离婚、职场困惑等,通常比较简单,但如果来访者想改变自己的人格,那就很漫长,没有个三两年,是基本不可能的。
这位朋友问的,如何升级自恋,其实就是如何升级自己的人格。这必须是要慢慢来的。
其中非常关键的是,观察自己的时候,也要有中立的态度,当然最好是抱持的态度,也就是发现问题时,记得鼓励自己,而不是攻击自己。
如果自己做不到这一点,找一个能抱持自己的他人,是很重要的。
如果有条件,找一位资深的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好办法。
拿我自己来说,从2014年10月开始,我一直在找一个资深的精神分析师做分析,受益非常大。所以,特别想说的一个建议是,如果有经济能力、有时间、也有认识自己的强烈意愿,找一个资深的优秀咨询师认识自己,是非常棒的事情。
刚才是关于问题的回答,现在分享一下,我在留言里发现的,使用罗森塔尔效应的大“行家”。
爱读书的鲁迅
听了今天的课,让我特别感谢我的老婆,现在我能专心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她对我积极的预言,和满满的喜欢!
武志红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还有一位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女士说,她一直是有意识地给丈夫发出积极的期待,结果丈夫变得越来越好,她现在对孩子也使用了同一招,效果也非常好。不过她不想被别人知道她是谁,我也就不公开了。哈哈。
其实,当我们有意识地使用心理学招数的时候,其实也都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们都知道,在积极的期待中,最好的状态是不含诱惑的深情。哪怕我们没有遇到过,体验过,我们本能上也都明白,这是生命的答案。
不过我也想说,心理学不是道德学,大家也可以灵活点。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明天依然是问答环节。如果今天的课程对你有启发,欢迎你将我们的内容分享给同样热爱心理学的朋友,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