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的负面情绪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家里面大朋友小朋友身体都出现了点问题,不舒服的很明显,小朋友的状态明显要好一些;
这就搞得大家都在谨小慎微,并希望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能顾有所缓解,同样也清楚,生病这件事没有人能够替换的了。平时一定要健康生活,做好防护。
2. 家里老人回来,早上四点半起床,到孩子的房间开始“磨叨”,直到起床;
这件事情让孩子们怨念纷纷,因为实在睡不好,晚上10点睡觉,在床上酝酿一会,至少10点半睡着;早上4点半起床,以我个人角度都认为孩子是不够睡得;但是老人就做错了吗?“① 两个小朋友第一次两个人一起睡,并且要长时间——担心会互相打到、挤到;② 两个孩子身体不好,晚上还要隔两个小时观察一次,有问题会把孩子叫醒询问,然后处理——担心发生一些突发情况小孩子自己处理不了!③ 早上叫起床想让孩子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起床以后活动活动吃早饭... ...”
在我自己分析完基本上一天的内容以后,我不清楚哪里做错了,或者说我不知道怎样去讲这个行为和目的是没错的,但是效果并不好这种意思如何表达能让老人更容易接受。我只能和孩子去分析长辈这样做的原因,他们的出发点或者说本意都是好的,只是行为之后的效果至少你们的情绪是他们没有考虑到的,通过这种交流让孩子理解并不会抱有烦闷的心态。
3. 早饭做好,孩子们因为身体不舒服不想吃饭,老人生气,归因到“孩子爱吃零食、总吃零食、吃完零食不喝水、不运动”
对于这一点我是认同一部分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基本的一日三餐是要完整的吃是对健康有好处的,并且因为年龄小对于一些垃圾食品的喜爱程度是无法绝对的自控的,把生病的原因归结于此的话,并不是一个好的、能让孩子信服的理由,我会担心孩子会认为生病这件事不好宣之于口,轻易的说出来的话,自己吃零食的权利就会被轻易地剥夺,衍生出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不敢和大人分享,甚至于有任何的不好的心理感受都不和家里人分享。
对于这一方面,我进行的是和孩子讲清楚,当下的身体情况造成的原因有可能有哪几个方面,对于常被提出的关于零食的部分一定是有的因素,但是不是决定因素,这个只能通过医生进行判断,但在恢复期间,减少零食、清淡口味等等是一定要的,尤其比较严重的时候,对于零食的戒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并不是对你的惩罚,而是为你的健康考虑,短期内不吃、少吃零食能够换来之后自在的吃,不过也要引以为戒,毕竟健康是第一位的。
4. 午饭期间,长辈看手机刷视频,小朋友在一边跟着看,引起其他长辈不满,发生口角,“突然地大声、语气强硬、语速变快”,孩子们明显愣住被吓到,然后尴尬的继续
其实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就餐期间不要教育孩子”;同理,针对餐桌之上出现的不合理行为我们要不要及时制止?又要如何制止?。
在这边呢,其实是长辈的行为影响到了孩子的吃饭习惯,并且在其它长辈出言制止后并没有任何的改进,仿佛刚刚发生的都是一场梦境一样;这样每位大人在心里评判教育孩子的标准就是不统一的,这样要怎么处理呢?
5. 午饭结束大家一起在院子聊天,大朋友由于身体不舒服,对于小朋友的调侃式关心极其敏感,言辞犀利的反击回去。我的反应就是:“你难受你也不希望别人好是吗?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承受你那份并不体面的嘴脸吗?”,
作为家庭中的中年人,好像肩负着承上启下,包容老人、理解孩子的任务,但实际上能做的真的不是很多,只能尽自己所能的去调节气氛,互相疏导,相互之间看不惯、不理解甚至是讨厌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才能在中间过得相对舒服一点。
其实我一直都清楚,负面情绪就像病毒一样,蔓延、肆虐是悄无声息的;但是一旦解开,我们终会发现生活的意义,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