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不少摄影构图中的概念以及常见的构图方式。构图还是得多拍,这种书并不能直接提高你的摄影构图水平,但是看多了,在拍的时候,多少会有一些帮助。
下面是本书的摘录和笔记。
景深
当我们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体验是:近处的景物清晰,远处的景物模糊,同大小的景物排列呈近大远小的态势,而铁轨线则是向远处汇聚于一点。这都是透视在空间中的变化形态。但是,用照相机拍摄,是需要依靠镜头来实现的,镜头成为我们取景和观察时的眼睛。那么,镜头对于透视在人像拍摄中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要从镜头的不同焦段说起。
镜头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标准镜头的镜头光学结构属于标准型结构,其焦点距离大体与胶片(感光元件)画幅对角线相近。若按视角来区分,大致在40°~55°左右的镜头。代表性镜头为50mm标准镜头。50mm标准镜头
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广角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视角更大的镜头。通常,视角大于60°时可认为属于广角镜头的范围。根据视场角大小,广角镜头又可分为普通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三种。就35毫米照相机来说,视场角在60°70°范围的镜头为普通广角镜头,多指20mm45mm焦段的镜头;视角大于70°的镜头称超广角镜头,多指15mm20mm焦段的镜头;视角接近180°的镜头称鱼眼镜头,多指6mm15mm焦段的镜头。在人像摄影中,最为常用的是普通广角镜头。24mm普通广角镜头8-15mm超广角镜头14mm鱼眼镜头
中长焦镜头
中长焦镜头中长焦镜头是指焦距比标准镜头更长的镜头,即焦距超过55mm的镜头。拍摄时,物体离开照相机越远,其影像往往越小,为了获得远距离物体的较大影像,就必须使用中长焦镜头。代表性的镜头有85mm定焦人像镜头、105mm定焦镜头、70-200mm变焦镜头等。
透视
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线条透视是指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透视规律的手法。在现实生活中,人眼观看远近景物的透视规律如下:①物体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远愈小,最远的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②有规律地排列所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越远越靠拢或聚集,最后会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上;③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摄影师在平面上表现线条透视的规律现象,即可以表现出空间深度。同时,摄影师还可以调动各种造型手段,增强或减弱线条透视的表现。比如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高度和距离,利用前景等手法。线条透视线条透视是指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透视规律的手法。在现实生活中,人眼观看远近景物的透视规律如下:①物体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远愈小,最远的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②有规律地排列所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越远越靠拢或聚集,最后会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上;③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摄影师在平面上表现线条透视的规律现象,即可以表现出空间深度。同时,摄影师还可以调动各种造型手段,增强或减弱线条透视的表现。比如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高度和距离,利用前景等手法。
透视纵深
透视效果在摄影画面中,指景物在纵深空间内由于远近不同所呈现出的视觉形象在形状、面积、高矮、大小、明暗、虚实上的规律递变。比如,同一物体近大远小;同一色彩近处饱和鲜明,远处清淡虚濛。这些变化体现在画面上能在二维空间的画平面上造成三维空间的视幻觉。摄影师要通过景物的配置和光线的运用将透视效果强调出来,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透视效果是再现和强化画面空间纵深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处理画面的线条、影调、色彩和构图的艺术手段。透视效果在摄影画面中,指景物在纵深空间内由于远近不同所呈现出的视觉形象在形状、面积、高矮、大小、明暗、虚实上的规律递变。比如,同一物体近大远小;同一色彩近处饱和鲜明,远处清淡虚濛。这些变化体现在画面上能在二维空间的画平面上造成三维空间的视幻觉。摄影师要通过景物的配置和光线的运用将透视效果强调出来,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透视效果是再现和强化画面空间纵深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处理画面的线条、影调、色彩和构图的艺术手段。
直线透视
直线透视是线条透视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并能够增加画面的形式感,为我们营造画面的空间生动性带来显著帮助。所以,在为拍摄对象选取背景时,多将注意力投注于富有直线结构和透视效果的景物身上,如那些笔直的路面、街道、栅栏,整齐的树木、建筑,以及人为描画的直线条,像斑马线、跑道等,通过为画面置入更为鲜明的直线透视而达到增加画面空间深度的目的。直线透视是线条透视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并能够增加画面的形式感,为我们营造画面的空间生动性带来显著帮助。所以,在为拍摄对象选取背景时,多将注意力投注于富有直线结构和透视效果的景物身上,如那些笔直的路面、街道、栅栏,整齐的树木、建筑,以及人为描画的直线条,像斑马线、跑道等,通过为画面置入更为鲜明的直线透视而达到增加画面空间深度的目的。
曲线透视
善用曲线透视曲线具有独特的优雅感和流动性,因为它不会像直线那样直接达到终端,而是引导观者视线在画面中迂回流动,从而为画面增添一种蜿蜒、优美的情趣。曲线透视在增加空间深度的同时,会将曲线的这一视觉特性变得更为生动、真切。所以,在背景的选择中,那些富有曲线结构和透视效果的景物,可以给你的画面带来生动的空间性和有趣的画面形式。而模特身上所具有的曲线结构,不管是躯体产生的,还是服饰图案。在拍摄角度的营造下,均可以达到更为生动和鲜明的透视感和立体效果,并能够增加模特的吸引力。
立体感
立体感摄影是二维空间的艺术,通过技术技巧的运用,使事物看上去具有三维空间的某些感觉,这就叫立体感。摄影师在拍摄时,要设法突破画平面的限制,使观者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出拍摄对象的立体形状。方法有很多:比如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呈现出拍摄对象的纵深线条和不同侧面;运用光线区分出被摄对象的受光面、阴影和投影,即用影调表现对象的立体形态;利用背景色调的对比和衬托,使对象具有凸出画面的视觉感受;利用景深,制造前景实、背景虚的对比效果,也有助于立体感的表达。
正面构图
正面构图正面构图是指摄影师正对着被摄对象,进行正面拍摄而形成的画面效果。在画面上,正面构图表现的是被摄对象的一个平面,多用来表现拍摄对象的全貌。它可以正面展示人物的外部轮廓,以及面部情感的微妙变化。被摄对象可以正对着观者,犹如同观者进行直接联系,从而有力地吸引观者。虽然在这幅画面中的人物脸部侧向了一边,但是仍然具有正面构图的视效。
简洁
均衡
均衡是一种画面构图的审美要求。在画面总体布局上,通过被摄体的影调、色块、空间位置以及对动静状态等的安排,以获得整体的稳定、和谐、完整的视觉效果。画面均衡并不是数量和形体上的绝对相等和对称,因为那样会造成画面平板和呆滞的后果。画面均衡应当是变化中的均衡,能够利用人们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观者的视线在画面中运动。
简洁定义
简洁要注意的问题①简洁绝非简单。在做减法的过程中,要避免无目的地减除,要在画面各元素间建立联系和对比的基础上进行简约处理,防止最后的画面内容过于单调、浅薄。②简洁中要注意画面的均衡,包括元素间、结构间以及虚实面积上的配置等,做到协调统一。③要注意对细节的处理。简洁的过程是否精致,更多体现在对细节的关注上,尤其是取景框边缘的处理。在使用取景框切割空间时,要密切注意对景物的裁切给画面产生的影响。
开放式结构
开放式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打破传统构图的完整均衡的美学要求,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不完整和不均衡的画面效果。这种构图的特点是,画面形象的结构具有向外延伸和扩展的趋势。因此,其画框并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摄影师在组织画面时,着重表现画面形象向画面外部的扩张力,强调画面内外的联系。摄影师通过画面有形和无形线条的引导,把观者的视线引向画面之外,调动观者的想象力,来进一步理解画面的内容。在这种结构形式的画面中,往往出现被切割的不完整的形象,而这恰似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对欣赏照片的观者而言,这种结构形式使他们可以由被动地接受转化为主动地参与,充分发挥联想,从而大大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画幅
这部分讲解几种照片画幅的定义,之前一直困惑「中画幅」到底是啥,我以为是单纯的指 CMOS 尺寸,这里给出了定义。
定义
关于画面格式画面格式是指画面边缘长与宽的比例,也称画幅。画幅依据边缘比例大体可被划分为直画幅、横画幅和中画幅三种。画面格式往往是由照相机的类型所决定的。但是摄影师在后期处理中,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对其进行裁剪,从而改变画面的格式。
中画幅
中画幅中画幅是指左右边缘线与上下边缘线的长度几乎相等的画幅格式。在中画幅画面中,水平线和垂直线都不占据支配地位,它给人的印象是对称和稳定,适于表现稳定、端庄、凝重等事物的特征。中幅画面还可以容纳横宽和纵深两个方向,它既能保持垂直事物,又能体现水平事物的特征。
横画幅
横画幅横画幅是上下边缘线长于左右边缘线的画幅格式。横幅画面适合于表现宽广辽阔的场面。它着重表现的是主体的横向联系,事物的横向排列,以及宽阔的地平线上动体向前运动的趋势等。横幅画面会增强读者的横向视觉感受。当画面的横宽比例相差较大时,就形成宽银幕式的横幅画面。这种画面的横向特征更为突出,它加强了斜线的优势,对于表现动感和纵深空间感是十分有利的。
地平线与画幅
注意地平线不管是横画幅还是竖画幅,都面临对地平线的处理。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以及是否水平,都将对画面总的形式感和稳定性产生影响。所以在人像画面中,需要注意:①保持地平线水平,除非画面有特殊的表达需要,否则保证画面的均衡是基准。②避免地平线在画面中居中,这样容易产生呆板的画面效果,可以将之处理在画面的1/3位置处,即黄金分割位置。③水平线在分割画面空间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水平线的高低决定了天空和地面景物在画面中所占据的面积大小,因此面对天空和地面景物的特征选择相适宜的地平线位置,将决定画面的最终效果。④当地平线超出了画面的边框时,我们会将画面的上边框看作是虚拟的地平线,并发挥地平线的作用。
特殊画幅
特殊画幅这里所说的特殊画幅,是指那些极端的画幅形式,主要是因为特殊的剪裁而形成的,比如呈长条形状的宽画幅、竖长画幅等。当我们需要以这种画幅形式呈现画面内容时,就要尤其注意主体在画面中的大小、位置以及主体与环境中其他元素的关系,避免画面空洞或过于拥塞。这些特殊画幅形式大多时候是为了写意,即臆造某种特别的画面意境,渲染主体氛围,再有就是为了夸张、强化主体的某种形态趋势,或水平或垂直,这些特殊画幅形式往往可以给人带来新鲜感,但是要“因材施教”,不可滥用。
空间
景深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光圈、焦距和拍摄距离。它们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只要将其中两因素固定不变,景深与第三个因素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景深当照相机的镜头对某被摄体清晰对焦之后,在焦点前后会形成一段可被视觉认为是可接受的清晰影像的范围,这一范围就是景深。景深的大小会受到光圈、焦距、拍摄距离的影响。关于焦点透视焦点透视是一种因为对焦点的位置以及景深变化所产生的透视现象。在焦点透视中,摄影师可以通过选择焦点而获得最佳的画面效果。在拍摄远、中、近纵深景物时,在使用大光圈的条件下,因画面中对焦点的不同,画面透视会有所变化:当焦点对准前景时,前景清晰,中景模糊,远景虚化;当焦点对准中景时,前景虚化,中景清晰,远景模糊;当焦点对准远景时,前景和中景都虚化,远景清晰。这一手法可以帮助摄影师强化所拍对象的形象表现力。
全景深
全景清晰即画面中的所有元素都是清晰的,这一大景深效果适合于表现风景,不过在人像摄影中,也会被运用到,那就是全面完整地展示人物形态或是拍摄环境人像。拍摄全景清晰的人像照片,需要足够大的景深,因此就需要用到小光圈,在一些光线环境较暗的条件下,可能会因为快门速度缓慢而带来画面的虚糊,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以保证画面的清晰,比如使用三脚架,或者提高感光度,但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这样做,因为提高感光度会损失画面的品质。此外,全景清晰的画面因为展现了过多的细节,所以难免会对人物主体的表达产生干扰,这就更加需要精心构图,充分运用画面中的线条、色彩以及人物在画面中的大小比例、姿态等来引导和突出,确保画面主题清晰。若可以更换人物所处的环境,则要尽量选择简洁的背景,以减少干扰因素。
超焦距
超焦距为确保全景清晰,可以使用广角镜头、小光圈,并增大拍摄的距离来制造大的景深效果。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运用超焦距。超焦距的意义在于当对某一特定距离对准焦点时,画面中的景物从近处到无限远都是清晰的,这一特定距离就称之为超焦距。计算超焦距的公式为:H=f2/D×F,其中H为超焦距,f指镜头的焦距,D为允许的最大弥散圈直径,135照相机的最大弥散圈直径一般为0.028mm,F为光圈数。
有些相机自带超焦距,比如理光GR系列,在街拍、抓拍等对对焦时间要求比较高、对对焦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下很好用。新出的镜头已经不带「对焦标注」了,如果用过胶片头,会发现上面都有距离的标注。
框式构图
框式构图是一种经常被使用到的构图形式。它的特点是在画面主体的前方加上一个富有变化的框架。许多摄影师常常利用门洞或窗框营造这一效果。框架作前景可以增加画面层次,加强空间纵深透视感。同时,框架也起到吸引观者视线的作用,它把观者引入所表现的环境中,缩短观者与画面之间的距离,使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同时,框架也可以起到装饰性的美感作用。
整理的很粗糙,只是标注了一些概念,我看的是 Kindle 电子版:
https://www.amazon.cn/dp/B01ALQOKIA/
最后厚着脸皮贴一张自己拍的框式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