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个月后,应在母乳喂养的同时,添加各种营养充分的安全辅食。不应在辅食中添加盐和糖。
——世界卫生组织
然而,我们听见最多的还是:
“不吃盐没力气啊!”
“不放盐不好吃,孩子不肯吃啊!”
这说法甚至已经从长辈流传给了年轻的父母,宝宝和盐,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不吃盐没力气?
盐和力气,二者之间关联在哪?
在于钠。
一个正常成人每日大概需要相当于4-6g的氯化钠(食盐)含的钠,来补充尿液、汗液、粪便所丢失的钠。如果不摄入钠,就会造成体内一系列变化。
在人体,钠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压和血容量的。低钠会影响道神经活动和传导信号的的能力,从而失去对肌肉的控制,也就是平常说的“没有力气”了。
划重点!一个正常成人每日大概需要相当于4-6g的氯化钠(食盐)含的钠。
那么婴幼儿的量是多少呢?
首先明确的是,钠并不只存在于盐中,母乳、自然食物中都含有钠。
0-6个月婴儿:正常喂奶,不用管数值是多少。
因为此时婴幼儿需要的所有营养摄入值,都是根据母乳中所含的营养数值和平均的母乳喂养量(0-6个月的日均奶量是780毫升,含钠约120毫克)推算的。
所以,120毫克并不是推荐摄入量,而是母乳中已经存在的量。
7-12个月的婴儿:正常喂奶+辅食,不用管数值是多少。
因为它是根据平均奶量(600毫升,含钠约80毫克),以及婴儿体重和能量需求(含钠约290毫克)推算的。
这个数值仍然不是推荐摄入量,而是母乳+自然食物中已经存在的量。
1岁后:基于肾脏发育成熟,再根据成人的盐需求、和孩子的能量摄入推算。(只有1岁后有最高限量。人群的最高限量主要是依据钠摄入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证据制定的。)
那给宝宝加点盐会怎样?
1岁前的婴儿,肾脏还没有发育成熟,如果钠摄入过多,有可能会造成肾负担过高。钠摄入对血压的影响是连续的,持续的,儿童时期食盐过多,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也增加了成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并且,婴幼儿处在饮食习惯培养的初期,如果适应了重口,习惯于过咸口味,一生的饮食可能都难以控盐。
一个现状是:
平均中国人每天食盐量为10.5克,远高于建议每日6克盐的水平。
而中国有2.7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占成人总数的1/4。同时,心血管疾病是中国的第一杀手,其导致的死亡人数约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近一半。
吃盐过量,只是眼下无事罢了。
很大程度上,健康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特别是如今,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最好的药物莫过于预防。预防或降低高血压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减少钠摄入。
控盐,不只是对婴幼儿,不管孩子、老人、青壮年
任何年龄段的人关注盐摄入量都很重要
所谓不吃盐没力,如果觉得宝宝懒散乏力,在上述正常饮食状况下,一般不是盐吃少了,请从其他途径寻找正确的原因,以免南辕北辙。
不放盐不好吃,孩子不肯吃啊
中餐的基础一条是“盐为百味之首”,盐对于食物风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但“好吃”没有标准,取决于个人口味。
而个人口味的养成,从小的习惯非常重要。
当孩子并没有对重口产生依赖的时候,按照标准用量,给孩子一个好的开始吧,这将会渐渐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饮食习惯。
吃辅食是很多家庭头疼的一个大项目,是食物不够“好吃”,所以孩子才不吃吗?不是的。我这里给你分析几个原因,绝大多数拒绝辅食的原因:
口腔触觉敏感,不爱接受触觉改变带来的刺激。
有被强迫进食的经历。
家长要求过高,孩子吃辅食有压力。
触觉敏感的孩子,多增加刺激的机会。
强迫孩子吃东西的家长,想想自己被人逼着吃饭的滋味。
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孩子就那么小,一顿50-70克,已经不少啦!即便是1-2岁的孩子,一天下来所有固态食物的重量大概1斤也就够了!吃点饭,吃点菜,吃点水果吃点健康小零食,差不多就这个量啦!更别说1岁以内的孩子了。
孩子不爱吃,先找其他原因,不要再草率的让盐背锅啦。
一些控盐小技巧
丰富食材,尽量新鲜
老一辈人从困难时代过来,吃的不好,做饭水平也低,所以人也没有什么食欲,就像饭馆一样,越差的饭菜,越重口,掩盖食材和烹饪水平。现在的生活状况,可以提供种类极为丰富、非常新鲜的食材,而钠离子在自然食物中广泛存在。
了解食材的含钠量,从而了解烹饪要放多少盐:
最高钠蔬菜:茴香、芹菜、茼蒿,不用放盐。
中高钠蔬菜:萝卜、白菜、小白菜、圆白菜、油菜、香菜、菠菜等(40-100mg),可少放盐。
低钠蔬菜:生菜、油麦菜、菜花、西兰花、苋菜、莴笋(10-40mg);
极低钠蔬菜:豆类、瓜类、茄科(番茄青椒茄子土豆)、竹笋、芦笋等(<10mg)。
选购低钠盐
低钠盐是用一部分氯化钾(通常是25%)代替了氯化钠的盐。氯化钾有一定的咸味,但相比氯化钠还是弱一点。
用其他成分来“增味”
有些成分搭配钠离子刺激神经,可以使咸的感受更强,最常见的是味精/鸡精(本身也含钠),其中的谷氨酸以及呈味核苷酸能够让相同浓度的钠离子尝起来更咸。类似的物质还有蘑菇、西红柿、酱油中的一些成分。
调料干粉中使用细盐
有时候我们使用固体调料,比如椒盐粉、烧烤蘸料,其中的盐颗粒在舌头上溶解的速度会影响到咸味强度,那么精加工的“细盐”就比颗粒大的“粗盐”产生的咸度要高一些。
用其他味道代替咸味
中餐博大精深,我们其实还有很多香料可以形成独特的风味,胡椒、大料、花椒、辣椒、蘑菇、陈皮、桂皮……好吃又减盐。
别喝太多汤
喝汤是盐的一大来源。一般而言,汤要获得适当的口味,盐的含量需要0.5%以上,多数汤在0.8-1.2%的范围。
假设一碗汤≈200毫升≈2克盐,汤本身提供的营养成分很少,按成人限定的6克来看,已经占了三分之一,而1-3岁的限量是1.625克,已经超标。
所以当我们问,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跟大人一起吃饭?
辅食是一个过渡,让孩子逐渐食用成年人的食物,如果你家人吃得都很健康,那么排除一些有难度的食物,1岁以后孩子和大人一块吃是可以的。问题就在于大部分家庭吃的不够健康。考虑到我国家庭普遍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膳食指南还是鼓励13到24月龄的幼儿尝试家庭的自制食物,在满24月龄后和家人一起进食。
一些提醒
注意隐藏的盐
酱油和味精,面包、面条、面点和培根、火腿或零食等加工食品有已经有盐。
儿童调味料的“低盐”营销
比如常见的儿童酱油,号称“专为儿童研制”、“低盐淡口”、“增强儿童食欲”……首先,酱油的咸度来自于其中的盐。仔细看看配料表,整体上并不低于普通酱油。
另外有个误区,因为产品含盐量低,在使用的时候咸度不够,家长就会通过“多加”来获得相应的咸度,那么量依然是上去的。
实际上,儿童饮食应该尽量减少调料。通过用酱油等调料来“增加孩子食欲”,并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不值得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