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成长是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成长,从而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尽管成长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我们依旧要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毕竟这样的人生才波澜壮阔,这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长,可你有问过自己,究竟如何才能真正成长呢?
坦白说,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好久。过去的我,貌似每天很忙碌,可每次到了年底,扪心自问一下到底成长了多少,我竟然答不上来。
雷军说过:“我们不能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努力感动到自己不行,却没有看见真正的效果,这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的缩影,而是大部分人共同存在的现象。
在经过大量阅读和深度思考后,我总结了如下3个小建议可以帮到你真正成长噢!
01 将学习结果具象化
你回顾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会发现那些学霸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其实,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他们之所以能如此优秀肯定是有方法的。
这个方法就是将学习结果具象化,即他们不会花更多的时间重复自己已经会的知识点,而是将目光聚焦在那些错误的、自己并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上,然后通过反复练习、询问他人的方式去补缺补漏,真正地做到有所提高、有所改变。
有一位高二的男生,当时的成绩只有400多分(总分750分),老师都已经放弃他了。
而那时的他,焦虑的不仅是他的成绩,还有无论他想变好的欲望多么强烈,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明显提高成绩。
这种“求而不得”的残酷现实,让他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此时距离高考只有1年零2个月,所以他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加以改变。
一番苦思冥想之后,他逐渐把困惑缩小到了这个问题上:“我今天的学习是为了什么?”
终于,他得到了一个让自己心头一亮的答案:“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进步!”
现在之所以听课、预习、做作业、做卷子、看参考书,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进步。
想到这里,他恍然大悟。但是新的问题马上来了:“既然每天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进步,但如何知道自己每天进步了多少呢?”
他发现自己根本回答不上来,但同时也意识到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如果一天中有哪些进步都不清楚,那说明自己在过去的时间里都是在糊里糊涂的学习。”
此时,他茅塞顿开,确定这就是自己没有明显进步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当即决定建立了一个“进步本”,把每一个学习收获都记下来。
从那天开始,他把每天新学到的各种知识、遇到不会做的题、搞明白了的错题,还有关于学习的一切总结、思考都统统记录在进步本上。
这样,只要一看本子,就知道当天有了多少具体的进步,一目了然。当然,仅仅记录是不够的,因为记录不等于进步。
如果同样的错误再犯,同样的题型又不会了,同样的知识点下次遇到又模糊了,这些都不意味着进步。只有记在脑子里,不忘记,才是真正的进步。
遵循这样的理解,他每天抽出专门的时间,把本子上面的题拿出来重新做、反复做,不懂的就问同学,看参考书。直到自己把所有学到的知识完全无误的记住,理解每一步骤的细节,并达到任何时候都能快速做出且不出错的程度。
通过实践,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之前的听课、做作业、看参考书等学习方式无法让自己真正进步了。因为这些看似学习的过程,其效果都是不能直接检验的,而唯有将转化的结果清晰地记录在进步本上,才可以检验。
由此,他也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进步本的完整操作是快速进步的唯一方法。在进步本的加持下,他的学习成绩和名次开始飞速跃迁。
最终在高考时,他考出了全班第一,同时也是全校第一、全市第一的好成绩,并如愿拿到了北大的入学通知书,实现了从学渣到学霸的逆袭。
由此可见,将学习成果具象化是令你真正成长的桥梁,它让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加以改善或修正,毕竟学习的本质就是反馈。
02 一段时间就养成一个好习惯
亚里士多德说过:“重复的行为造就了我们。因此,卓越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余世维在一场演讲中,也提及学霸与学渣之间的差别往往就在于是否拥有几个受用一生的好习惯而已。好的习惯犹如一口井,它会源源不断地给你清水,让你持续享用它的回报和馈赠,反之亦然。
如果你要真正成长,拥有一些好习惯会让你看到人生不一样的烟火,见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养成一个好习惯呢?
斯科特.杨在《如何改变习惯》一书中指出:改变习惯是一项技能,就和弹钢琴一样,没有教学和练习就想有改变习惯的能力,是不切实际的。更多时候,尝试改变习惯而不得,是由于策略不当,不了解习惯运作的规律, 而非意志力薄弱。
他建议我们执行“30天计划”,就足以解决改变习惯过程中的50%至75%的问题。具体做法如下所示:
在执行“30天计划”之前,把你的计划和承诺写下来,就可以避免执行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书写书面承诺时需要一些要领:
1) 列出计划的核心内容;
2) 计划实施的时间段(如5月12日——6月12日);
3) 列出为保证计划成功,我必须遵守的规定(通常不超过三条);
4) 列出几条可使计划顺利进行的建议。
将计划和承诺写在纸上有以下几个好处:
1) 清晰明了,便于执行;
2) 加深印象,时刻提醒;
3) 提供动力,不断激励。
用“30天计划”的一个要领就是:一段时间就养成一个习惯,如果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我们可以回到最初,重新开始“30天计划”,从而让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在真正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03 拥抱成长型思维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说到: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你的基本能力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让你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与之相对的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关心别人是如何看待你。
在固定思维模式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输掉一场比赛,没有考上好大学,面试没通过……这些都会让你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不够努力。
而在成长型思维模式里,自身没有成长或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努力是为了让你有更多的选择。
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你看待自己的方式,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我们习惯抱怨、推脱,但如果用成长型思维看待每个问题,你就会逐渐学会思考这件事对自己是否有成长,慢慢学会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这才是成长的本质。
那么,如何来培养成长型思维呢?
第一步:接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去拥抱我们的固定性思维模式。只有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才能在固定型思维出现的时候比较冷静的辨识。
第二步:观察观察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可能是你面对挑战的时候,或者是挫败,或者是面对别人反对的声音,当你固定型思维出现的时候,不要急于评价,先观察一下,你是什么样的感觉?
第三步:命名给你的固定型思维起个名字,他是你人生中的一部分,为了让你更好的区别他,想到这个人名的时候,脑海中自然就很戒备。
第四步: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维会让你躲在舒适区里,让你感到安全,但却没有办法帮助你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用成长型思维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助和支持你。不断去思考“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我的新计划?”“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
我们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会享受付出努力的过程,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开始用虚心学习思维考虑问题,虽然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依然存在,但是我们可以逐渐去学习维持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法,这一段旅程,就是我们真正的成长之旅。
写在最后:
我们要真正成长,获得成功,是终身对抗天性的过程,其过程当然不会太舒服,甚至有时候可以用痛苦来形容。
可这就是一个悖论:这些令你感到爽的东西,往往会毁掉你的一生,反而是那些令你感到难受的事物,能令你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成就自己的人生。
要做到真正成长,我们可以采取文中的3个小建议:1)讲学习结果具象化;2)一段时间就养成一个习惯;3)拥抱成长型思维,做到“知行合一”,你会看到自己的蜕变,从而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