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关沧桑

鸟瞰雁门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当年在大学读中文专业,学<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程时,其中历代文人墨客所写的众多边塞诗篇,雄奇奔放、瑰丽多姿,在古代文学的长廊里,成为浓墨重彩的篇章;尤其边塞诗人“四大家”高适、王昌龄、岑参和王之涣的作品,更是异彩纷呈、璀璨夺目,不同凡响。而盛唐山西诗人王昌龄所写的这首“边塞诗”,给我印象很深,诵读时朗朗上口,内容上壮志激昂,在边塞诗篇里,是很有特色的一首绝响。

      古战场成为诗人们勃发才情的竞技场:长城内外旌旗猎猎、战马嘶鸣,在为他们诗情唱和;而戌守边关、拼杀沙场英雄们“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和鲜血,则增添他们诗篇的色彩斑斓。

      阳春三月,当和煦的春风拂面而来,我的身体和思想开始蠢蠢欲动,想出去行走和旅行的念头强烈起来,去哪里旅行,由于朋友们推荐,我想到了北方的山西。虽然自己从青年时代起,就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成自己人生的座右铭,长期践行,算起来国内外也跑过不少地方,但山西却一直是屐痕未至,正好趁此春光明媚之时,了却心愿;马上和旅行社沟通,旅行社的服务还是很到位的,马上发来“晋绣山西”行程表。我匆匆扫过内容,“中华第一关”的雁门关即进入我的眼帘,这是我多年来向往的古战场,同时还有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恒山悬空寺、平遥古城、壶口瀑布、乔家大院等经典景点,这些有满满历史内涵的所在,对爱好文史的我,无疑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即当场拍板,确定行程。

    “雁门关”地处山西的北部,在今天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它和西边河西走廊长城的“嘉裕关”(明长城西端终点,有“边陲锁钥”之称,原属甘肃酒泉县,现属嘉裕关市);和东边长城尽头的“山海关”(明洪武十四年建,即公元1381年,因其依燕山傍渤海,故名山海关,现属河北秦皇岛市)。並称“长城三大关”,东西两关都由后期的明朝创建,而“雁门关”却早已在战国晚期,因匈奴不断南下抢掠,赵国名将李牧则在雁门抵御匈奴时,雁门关就已屹立在晋北长城边关上。

    “雁门关”三个字,也给了我太多的联想:想起古长城的雄伟壮阔、边关的金戈铁马、塞外的苍茫辽阔、边塞诗的壮志豪放,真的是意绪纷呈、浮想翩翩;确实,雁门关和古长城历史紧密相连,因建造年代久远,征战杀伐不断,“一关可负数千年悲壮者,非雁门莫属也”,有着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沧桑。

雁门关景区明月楼广场

 

站立名人壁前

        3月23日春光明媚的上午,我们“晋绣山西”旅行团的旅游车,终于停在了“燕门关”景区明月楼广场。下车后首先所见很高一幅赭色的“名人壁”,它以一种浮雕的形式,把曾来到雁门关、和其有关的历代59位名人形象,刻在壁上:有巡视边关的帝王及镇守雄关的将军,也有曾挥毫书写“边塞诗”的诗人,还有在此出关赴草原“和亲”的汉代美女王昭君及四位公主等,历代名人志士、英雄美女,尽聚一壁,渊源尽显;再往前走,关桥大路两边竖立着24尊“杨家将”的大型立体雕像,男将挺枪策马威武雄壮,女将则全身披挂英姿飒爽,“杨门忠烈”,尽展一代雄姿。他们曾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雄豪情,捍卫着此处边关,已和雁门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

    “雁门关”的名称,我也查过历史典籍,极富民族气节的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在他的文章<天下郡国利病书>里写道:“雁门重关,重峦迭障,霞举云飞,两山对峙,其形如门,而蜚雁出于其间,故名。”即是雁门二字的来历,其文字及关城所遥见的白云、红霞、飞雁、青山,在这古关隘鼓角争鸣之地,则也蕴含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壮美山河之意象。而我们的山西导游小王,对于雁门关名称却也有另一种解说:由于雁门关两边山势陡峭导致风力大,大雁南来北往时要先盘旋向上,然而再一掠而过,故名之“雁门关”,此解说为此处更添一种浪漫灵动之感。

      往前走,沿着雁门山峡间岩石铺就的斜坡向上,导游告诉我们,我们现在行走的道路,是雁门关外的北面,也是当年匈奴等外狄进攻边关的道路;我们一会即走到瓮城的城门“小北门”,拱形门洞上方有一块镌有“雁门关”字样的青石,关门两侧有一副楹联“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楹联形象的描述了雁门关的险峻和重要的军事地位。

 

雁门关北门前

到达雁门关北门


雁门关长城雁塔

      穿过城门,登上雁门关城楼,并可前往诗词碑林和雁塔,遥望景色亦如此壮观!在雁塔下的碑林里,一篇现代<碑林序文>,吸引着我驻足观览:

    “雁门一关,雄险苍奇。历三千年名播寰宇,经千百战古颜弥新。骚客谪人,遣诗咏颂。行伍将帅,远来参仰。游人至此,亦必有感兴矣。一关可负数千年悲壮者,非雁门莫属也。

      初夏之季,结伴故人,瞻游斯关,细数千古,百感油然。当关气豪,如闻鼙鼓又来;登临纵目,恍若烽烟再起。青峰依旧,不见忠士白骨;古道辙深,戎车铁马难追。寒雁岁岁飞越,鸿爪斑斑可寻…”。序文用骈文形式,对仗工整,气势不凡。遣词造句处,可见作者文史知识之渊博;挥洒文字时,尽显其人古文功底之深厚;可谓精采的一篇<雁门关赋>,文章结尾署名:董洪运。听说作者是一位当地官员,我不禁感叹:如今庙堂里,有如此文采和情怀的不多,此人应属另类,此文应为雄关增色!

   

长城远望 暮色苍茫

   

城楼上御敌的投石器
塞北风光

      我们伫立雁关城楼,眺望长城逶迤、斑驳沧桑,苍穹天高云淡,塞外景色,则暮色苍茫。郁郁葱葱的树木早已掩盖了历史远处的猛士厮杀和金戈铁马;眼前所见,则是春和日丽、惠风和畅,游览古战场、攀爬古长城的游人如织。

      雁门关和中国古长城,浑然一体,而古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一道道高大坚固且连绵不断的长垣,它用以阻隔草原游牧民族的南下肆意抢掠,保护中原农耕民族的安危;它是草原游牧文明和中原农耕文明冲突的分界线。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各自开始修筑长城、互相攻防,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长度都比较短。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建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从修建长城历史来看,最重要的是秦、汉、金、明几个王朝;据长城专家董耀会先生的《话说长城》一书的内容来看,在长城修筑史上,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重要王朝。明修长城,使长城功能得以大幅提高,达至冷兵器时代防御工程的最高阶段,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如雁门关的加固重修,及嘉裕关和山海关的创建,都在这个时期;而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连同大量的城门关隘、烽燧、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城门隧道
城楼雁鼓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南汪洋,西南崇山”,东南方向,大海波涛;而西南方向,则喜马拉雅山等青藏高原为之阻隔。在未进入世界“航海地理大发现”的古代时期,都是外邦难以逾越侵入的,无疑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半封闭的地理环境;而在我们的北方,却是河套地区辽阔的草原、及内蒙古高原,这一地区是我国面积第二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的地形开阔,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以下,因降水量过于缺少,农作物已不适宜耕种,故这里的大片草原以畜牧业为主,是历史上最大的牧区,也是游牧民族的天堂。

      在历史上,游牧民族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越过阴山和河套平原及长城边关,南下对农耕民族进行大肆抢掠。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族群不少,主要有:鲜卑、匈奴、契丹、蒙古、突厥、女真等,主要以食肉和喝奶为主,善骑射、生性彪悍、坚毅刚强,流动性强,富于侵掠性,游牧民族族群虽然不少,但分布比较分散;两大地区和民族,治理的方法和逻辑是完全不同的;我国农耕民族的统一是在秦朝,而游牧民族的统一则是在元朝。正如清代雍正皇帝所言:“中国之一统,始于秦; 塞外之一统,始于元; 而极盛于我朝, 自古中外一家, 幅员极广, 未有如我朝者也”。

      农耕与游牧两种文明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很长时期内既相互对立厮杀、又相互依存。长城以北的地区也被称为“塞北”,但不同时期“塞北”所指的区域位置也会有所不同,会因汉匈两军的成败拼杀而南北位移;竞争、掠夺、互市等所有的历史现象似乎在说明一个主题:财富是游牧国家生存和兴起的原因,而且由于历史及地理原因,游牧民族很多物品缺乏,无法自己生产,南下抢掠成了必需。为了防备和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确立一种退可守、进可攻的态势,中原帝制王朝,费尽心机,动用大量民力,经历过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依山而建,修筑了万里长城(实际长度有12700多公里),创造出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

      蜿蜒的长城,如同一条行踪不定的巨龙,在茫茫群山中时隐时现,它如一首历史的长歌,响彻在历史沧桑岁月里;而我们这次游览的山西忻州“雁门关”,就是中国古长城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也是我国古代史无法绕过的一道关隘,为了抵卸草原游牧民族的抢掠和侵占,历代王朝为此派重兵镇守,从战国末期赵国将军李牧镇守此关开始,“一将功成万骨枯”,不知埋葬了多少英雄的身躯,更不知浸透了多少汉匈普通将士的鲜血,又有多少平民百姓为之丧命,战争的残酷性在此尽显,“丛林法则”在此泛滥;不完全统计,自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20世纪的3000多年里,发生在这里的大小战事就有1000多次。故有“历三千年名播寰宇,经千百战古颜弥新”一说。

当年边关严阵以待
雁门古城墙

      历史虽然已经渐远,但我们不妨回眸一下发生在古长城及“雁门关”历史深处的烽火岁月:

      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走上了历史舞台,这位汉民族英明神武的君主,也属一个另类,为了学习游牧民族的优点而提高军事实力,进行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他带领国人穿胡服、学骑射,致使国势日盛。为了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除加固长城外,又在雁门关下建起了屯兵御敌的广武古城,在代县的赵村一带亲自训练士卒,其后统帅大军先后攻灭中山、林胡、楼烦等国,将国势扩展至外长城一线。

      而战国后期的赵国李牧将军,他从首都邯郸领军走来,镇守在长城的雁门关上。李牧实行坚壁清野,从不轻易出战,被匈奴人讥讽为“胆小将军”;李将军却用“诱敌深入”之计,设下埋伏,一举斩杀十万敌骑,使匈奴胆战心惊,从而不敢轻易犯边;致使后人诗赞“此地宣威称李牧, 有谁再退北羌豪”。只可惜,还是难逃“功高不赏,震主身危”的悲剧,将军最终却死于自已人手里,使人不禁扼腕!

      还在此处,大汉王朝向我们走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踌躇满志,利用王朝前期“文景之治”所积累起来的强盛国力,一改过去对北方匈奴的“和亲”屈辱政策,早期即遣张骞出关“凿空西域”,获得情资;然后派出卫青、霍去病两员大将各领5万铁骑,十三次北出雁门关,并深入漠北反击匈奴;“漠北之战”是汉武帝向匈奴战略进攻的顶点,也是西汉王朝与匈奴“毕其功于一役”的战略大决战,直至将匈奴人赶出狼居胥山(今蒙古国的肯特山),为此两位大将“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创建了辉煌之功;而雁门关再也不是大汉王朝的北方第一站,而变为大汉王朝强盛的起点,同时打通河西走廊、开启了“丝绸之路”的辉煌!

      公元980年(宋太平兴国五年),号称“杨家将”主帅杨业,率领军队在雁门关外设伏,对侵犯之辽军采用从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将辽军击溃,取得军事大捷,创建“以少胜多”的战争优秀范例;只可惜,“雁门关大捷”6年后,横戈立马的杨业将军,与辽军另一次战斗中,敌我兵力过于悬殊,导致全军覆没,杨业被辽军所俘,愤而绝食三日而亡,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杨家将雕像

   

杨家将雕像

   

雁门关雄姿

      历史画面:自宋朝(960年-1279年)的建立,宋太祖赵匡胤用“杯酒释兵权”的权谋,解除了手握重兵将领的兵权。而北宋王朝的“重文轻武,积贫积弱”,导致后期军备衰弱。而公元1127年发生的“靖康之变”,北宋终被北方女真族的金国所灭,长城边关被草原游牧民族跃马跨越,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北部;而赵氏皇族及军民只能“衣冠南渡”,在南方临安建立起南宋政权,以长江为界,只剩半壁江山,在苟延残喘,中途虽有军事将领岳飞“岳家军”兴起,誓死北伐,向北攻城掠地,收复国土,但岳飞中途同遭当年赵国名将李牧之悲惨命运;故南宋一朝国祚虽还绵延152年,最终灭亡于北方迅速崛起的蒙古族大汗“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之手,“夕阳残照,汉家陵阙”,元朝建立,并统治中原98年。当年蒙古铁骑所向披靡,铁骑马蹄声震欧洲大陆,当年草原王朝版图之大,堪称一时之雄!但因游牧民族文明之野蛮落后,终遭衰败。

      此后,大明朱氏王朝兴起,再次“驱逐鞑虏”于长城以北,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后代第四子永乐大帝朱棣,前后集中国力,再次大修长城边关,以御夷狄于塞北;但长城并不能阻挡草原民族的马蹄,明未东北的满清民族强势崛起,并趁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中原混乱之际,因明朝镇守边关大将吴三桂大开“山海关”引入,清兵趁机入关,李自成败亡,明朝灭亡,中原民族再次被异族征服并统治;同时也继续进行着各民族不断深化融合过程。

      1911年10月随着武汉三镇响起的枪声,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清朝裕隆太后宣布“退位诏书”,两千年循环往复的帝制皇朝终于走到尽头。中华民族开启新篇,制度创新、走向共和,历史性地整合并沿续成了如今集“汉满蒙回藏”的五族共和,具备了现今如此庞大的疆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代失意被贬诗人杨慎的一首<临江仙>诗文,悟透历史的兴亡,穿越时空,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硝烟已经散去,长城和边关,终究还是成了时间和空间的参照物,当它落寞地耸立在边关冷月下时,那些修筑过它的人,还是跨越过它的民族;无论是游牧的还是农耕的,无论是前古人还是后来者,都把骨殖沤成了扬尘,哪还分什么彼此。攻与守,战与和,从来不以生死写历史。历史,最终是以文明的成败造就。至于边关,则永远是历史行程中最“亮眼”的节点。

      此时,我还佇立在“雁门雄关”的城楼上,在此“瞻游斯关,细数千古,百感油然”,并感悟到:历史发展波澜起伏,各种文明之间的竞争和博弈,先进文明并不永远是强者,它在某些历史阶段,也会被落后文明的野蛮所征服;但从人类文明进化史而言,落后文明最终还是被先进文明所消融以及征服,这是一条历史规律。

      看到耸立在城楼上的几面红色大鼓,好多游人在敲击玩赏;我也“豪情”涌来,走向高耸的大鼓,拿起木槌,用尽全力酣畅淋漓,击打起印着“雁门关”三字的牛皮鼓面,“咚咚”鼓声在雄关上震响,那鼓声余韵袅袅,向着塞北苍茫和浩渺远方,不断传去,终成绝响!(完)

中华第一关


俯瞰燕门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547评论 6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9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428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99评论 1 27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12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7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41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0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2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9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72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97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4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