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数十年苦心孤诣的研究成果,她在书中阐述,人们能够取得成功不是由能力和天赋决定的,很大程度上受我们追求目标过程中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想深入探讨这一观点,我们必须搞清楚一件事,就是什么是思维模式?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主题一:什么是思维模式?
(一)两种思维模式造就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生活。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造就人与人之间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不光是行为方式上的,还有思想上的,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那么通过自我审视思维模式的差异,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人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还是一成不变的?使人产生不同的,究竟是物理特性决定,还是人们背景、经历、接受过的教育以及学习方法的不同?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这是是固定型的思维模式,它会使你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
那么,是不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呢?并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只是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在所做的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相对而言,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会让一个人在生活中更加乐观。生活中遭遇一些糟糕的事情,每个人都无法避免,拥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
在自我审视自我评价中,两种思维模式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对而言,成长型思维模式对个人的自我评价会更准确更客观,通过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能够发现并看到更多的可能。
(二)两种思维模式如何看待成功和失败?
作者试图告诉我们,两种思维模式下看到的是两个世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世界里,遇到挫折意味着失败,努力是一件坏事,努力和失败一样,意味着你不够聪明,不够有天赋。一个足够聪明的人。根本不需要努力;而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世界里,努力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努力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更有才能,自身没有获得成长,没有达到想达到的目标,或者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意味着失败。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之间,每个人都可以进行选择。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一种强有力的信念,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它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还体现在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上。
固定型思维模式定义成功为智力所致,成长型思维模式则不把失败当作终点。固定型思维模式将成功看作是智力的证明,它容易造成一个人固步自封,甚至认为智力足够高的话,人是不需要学习的;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将成功视为学习的结果。通过不断的学习,人们获得能力的拓展,甚至是达成超越自我的能力拓展即激发潜能。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一个人被失败击垮可能会是永久性的、散不去的创伤。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会从失败中学习并纠正自己的失败,相反,他们可能只是去尝试着修复自己的自尊。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中,当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特质可以得到发展的时候,失败虽然很痛苦,但是不会给他们下定义,而且如果能力可以拓展,如果改变和成长还有可能,那么通往成功的道路依然有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欣赏天赋,但是他们更崇尚努力,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强,努力才能激发你的能力,让你取得最终的成就。
(三)不同思维模式下能力的形成以及成绩的取得意味着什么?
在个人所能达成的能力和成就上,两种思维模式给出不同的定义,甚至标签,它促成了对个人的肯定以及否定。
为什么有些人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而有些人却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就?
拿对待青春期而言,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在面对这一艰难的转折期时,总视其为一个巨大的威胁,威胁着他们可能会暴露自己的不足,从胜利者变成失败者。而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停止努力是自己无法理解的一件事。对他们来说,青春期是一个充满了机遇的时期,意味着无数的尝试和可能。
那些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在对待学习时,完全掌控着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动力,而且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
在我们对两种思维模式有了清楚的认识后,我们会发现所谓的艺术天赋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运用不同思维模式进行肯定和否定是截然不同的。需要注意特定的时机、场合和方式,一味地夸奖并不是肯定,适时的否定也是一种鼓励。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标签都会扰乱你的思绪:当你被贴上肯定的标签时,你害怕会失去它;而当你不幸被贴上否定的标签时,你会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成长型思维模式能让人们——即使是被贴上否定标签的人——充分运用和开发自己的大脑。他们的头脑中不会充满局限性的思维,归属感薄弱,也不会担心其他人会来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