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成本、定倍率、价量之称、买卖风险、黄牛经济。
流量成本是每获得一个客户而付出的成本。
随着市场的变化,流量来源再也不是开一家店而已,也绝不是把线下的店搬到网上那么容易,你有很多方式:比如说社群,比如说自媒体电商,比如内容电商,比如说通过直播来销售,比如说通过口碑获得更多新客户,比如说通过和老客户的互动产生重复购买,比如说到3456线城市租金低的地方去开店。
最适合你的销售模式是你通过计算用最便宜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流量。
计算我所从事的行业流量成本:我是从事餐饮行业,年租金5万,平均每天客流量在100人左右,我的流量成本是:50000除以12个月再除以300人等于13.8元,就是说我的流量成本每个人平均13.8元。
定倍率是商品零售价除以成本价的那个倍数就是定倍率。
100块成本的东西,卖500块,定倍率就是5倍。鞋服行业:一般是5~10倍。化妆品行业:一般是20~50倍。
如何制定产品的定倍率?
我们应该把定倍率做的更高好呢?还是做的更低好呢?
这要看你手中的武器:
如果你手中的武器是创新,也就是说,你能做一个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那就提高定倍率。
如果你手上的武器是效率,你就有资格拿起倍率之刀,一刀一刀砍向在今天的科技之下、显得低效的环节,获得颠覆性的竞争优势。
定倍率是用来观察每个不同的行业的结构和效率的重要标准和基础逻辑
在现在社会竞争压力下,很多企业都很少把定倍率提高,供市场大刀砍了,我的朋友从事销售行业,近几年的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而产品的性能却是越来越高,有的同行甚至赔本销售只为博得销量,然后利用业绩去融资。
价量之称
以利润为前提的,商品的毛利乘上销量大于这个经营成本
一件商品该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
第一,要根据这个产品的性质来判断。比如,以情感为主、以不可替代的技术为主的产品,你可以考虑把手上这些有限的砝码,放在提高价格这一端。
第二,当你选择销量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你一定要确认这个市场,是不是有足够的容量以及足够的消费频次。也就是说,确认更低的价格,确实会带来更大的销量的提升。
第三,当你要选择毛利为商品模式的时候,你也要确认支撑这个价格的品牌溢价,是不是已经为消费者所接受。
假如说你能用比较低的成本生产出高品质的袜子,你是打算把袜子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
袜子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如果有能力生产高质量的袜子进行销售,我的方法是:想要更多销量,我把袜子分为中低端,定位低端的袜子面向市场,针对大众消费者。定位中端产品可以利用消费者情感的心理账户,比如送爱人、送爸妈、给孩子最好的呵护等,打亲情牌。
风险买卖
很多种用库存去博差价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在经营风险。
风险也是可以买卖的,如果想要创业做买卖风险的生意,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双风险之眼,能看透别人看不透的风险,并有一套独特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风险。商业世界里面,有太多的风险,买卖风险,就成了促进整个商业世界良性运转的一个重要的底层逻辑。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在经营风险,比如保险行业、股票、代理商等,我还看到一个同学留言,旅行社包机,以前的旅行社是根据客人要求定制需求,没有库存风险,包机出现以后,很多旅行社因此承担风险,有些人赚的盆满钵满,有些人则是血本无归。
黄牛经济
黄牛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商业现象,他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无论我们怎么去精心设计,一切商业规则的背后,都是可能有其漏洞或者是缝隙的。黄牛或者说套利者,就是靠此缝隙获利的那个人群。大家千万不要觉得黄牛就是倒买倒卖而已,他甚至是一切复杂规则的探伤器,商业世界的黑客。
凡有力的地方就一定有反作用力,凡有正向的商业价值就有反向的套利,我们只有理解了规则之缝的存在和套利者的生存逻辑,才能更完整的理解这个复杂的商业世界。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很多套利者俗称黄牛,比如去景区售票,还有前几年春节买票,因为现在都是实名制了,所以黄牛才会减少了。美团,饿了吧、滴滴打车等刚刚开始的时候有补贴,很多人就会利用缝隙套利,无往而不利。
商业世界满满的都是套路,今天复盘了商业的五大基础逻辑,让我了解到每个商业模式都有可取之处,但也并不是万全的,根据自己的行业采取最便宜的方式获得最大的流量才是适合自己的方式。每个产品的价格都是经过市场多年过滤最后得出的结果,不要抬头看奢侈品,也不用低头看零售商,根据自己经营商品的属性找到合适的价格。任何行业的存在都会有一定的风险,所谓富贵险中求,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要承担更多的风险,任何风险都像赌注,要在自己承受范围之内选择风险系数。黄牛的存在给了很多设计经营模式的人很多挑战,任何商业都有缝隙,我并不鼓励黄牛的存在,但任何存在都会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让设计者设计出更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