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学习探索了关于“雇佣整个人”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说“我明明只想雇佣一双手,没想到偏偏来一个人”“我明明想雇佣一个人,却来了一双手”
作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界定什么“人”和“手”?人都是平凡的,有相对的优势和短板,是有思想,思维,情绪,生活,整合能力,协调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有生理需求,有心里需求,有价值观,道德感的。而“手”仅仅是一个执行工具。其次管理者必须对工作加以分析,思考这个岗位本身是需要“人”还是需要一个简单听话照做的“工具(手)”,从工作本身需要出发去找寻与之匹配的人或将优势特长与工作适配的人调任到岗。
在今天的学习讨论中我们互相评估对方和自己在过去的工作中究竟是来了一双手还是整个人都来到了“塑型空间”,伙伴们对我的评价是我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疯子”,由于我的思考过于跳跃导致把大家也带成了“疯子”(举例:团队正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我会有一些看似更科学的新的方案给到她们,从而导致团队的工作不清晰),通过分析,不是我节奏快,而是我在有了新的方向,策略或调整动作时没有及时的沟通达成同频,更不是大家共创出来的方案,所以当团队收到指令的时候内心是抵触的,是抗拒的。所以我们在做调整,有新的策略是需要组织团队共创,沟通同频。我们有个同事时央企过来的,她习惯了大企业那种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大家在对她作评估时,发现一个很有价值的状况,我们一致觉得她是一个“人”但会发现她总希望把大家变成一个工具,这往往是管理者容易犯的错,总希望下属是简单,听话,照做的那双手,甚至想去将一个人改造成一双手。
今天在分享的时候有伙伴说到我们是销售型的创业团队,我们要重视调适团队成员的状态,我们是人,都是平凡的人(关键还全是女人,情绪状态很好多变)是人就会有情绪,情绪决定状态,状态决定生产力,这个话题结合“有温度的企业话题”激发了伙伴吐出过去因为管理制度冰冷导致的效率低下的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公司财务为了开源节流降低差旅费制定了一个出差制度“出行优先乘坐高铁,火车,没有高铁火车的城市选择大巴或可出具发票的顺风车”,然而我们的很多目的地只有点对点的大巴和私人顺风车,同事在出差时为了满足报销条件不能选择可上门接,送到精准目的地的顺风车而只能选择点对点的大巴导致在出行时和返程时先用了大量时间,还没到目的地就因为这破事影响情绪状态,还占用浪费了大量时间,降低工作效率,明明2天可完成的任务却拖3天才完成人还被中转换乘搞得很疲惫。我们得思考这样类似的制度究竟是激发了人的善意还是恶意。管理者真正应该做的是惩恶扬善。
关于团队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在今天的周学习分享会上有个意外的收获,在大家分享的时候“你做个人吧,你能不能做个人”这类似的话出现了好几遍,我们试想如果一个没有一起学习的伙伴听到这样的沟通语言会是怎么要的感想?所以我坚定带着团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