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公案】
世尊一日敕①阿难:“食时将至,汝当入城持钵②。”阿难应诺。世尊曰:“汝既持钵,须依过去七佛③仪式。”阿难便问:“如何是过去七佛仪式?”世尊召阿难,阿难应诺。世尊曰:“持钵去!”
《五灯会元》卷一
【辞语注释】
①敕:此字多与皇权相联系。如把皇帝的命令称为“敕令”。其他如“敕书”、“敕封”、“宣敕”等。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卖炭翁》诗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但在佛典灯录中使用此字,很明显是佛经翻译者将世尊比为帝王的缘故,意为世尊命阿难去入城乞食。
②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器具,形状像盆,口小腹大,用来盛饭、菜、茶水等。此处特指比丘所用的食器,因材质不同故有金钵、银钵、铜钵、铁钵、瓦钵、木钵等。一钵之量应是刚够一僧食用。佛陀时代,僧人只被允许携带三衣一钵,此钵则为向人乞食用具。现今泰国及云南傣族地区等南传佛教僧人,仍于每日凌晨出门,持钵乞食。
③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即过去庄严劫末的毗婆尸、尸弃、毗舍浮三佛,与现在贤劫初的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释迦牟尼四佛。
【赏析解读】
对于这段灯录公案,基本上不需要看注释,只要是多少有点文言文常识的人,都能读懂。内容其实也很简单——某天佛陀对侍者阿难说,又到该吃饭的时候啦,你应当进城去持钵乞食了。阿难答应。佛陀又说,你既然要去持钵乞食,就得依照过去七佛的仪式进行。阿难便问,怎样是过去七佛的仪式呢?佛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再次呼叫阿难的名字,阿难再次应答。之后,佛陀就说,持钵乞食去吧。
禅的机巧,就在这最后的几句言语里。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过去七佛”。按照一般的说法是指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拘留孙、俱那含牟尼、迦叶这过去的六位,加上释迦牟尼,为七佛。但这里的问题是,假如“过去七佛”这个词是从释迦牟尼口中对阿难说出的,就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了。他可以把自己称作佛,但一个活在当下的人,怎么可能又成了“过去佛”呢?《五灯会元》收录的这则公案故事,我翻遍古籍也查不出它的出处。几乎不用怀疑,这是后人撰写出来的,而且,还很可能就是唐宋时期中国禅宗兴起之后杜撰出来的。
不过,且慢。犹如胡适之先生对于《六祖坛经》的质疑一样,里面的事实部分可能是后来的禅子禅孙们为了自家的声名利养而虚构杜撰出来的,但里面的禅理却值得汲取珍重。我对于禅门公案,也基本是取这个态度的。这一则“持钵去”的公案,在违背常情常理的逻辑和语言背后,实则就是假佛陀与阿难之名之口,来告诉后来者,所谓的仪式规矩,就是去做,去行动,而非辩难讨论,无休无止的口舌话语。
“持钵去”,便是“过去七佛仪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