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N(Multi-Channel Network)的概念始于YouTube,MCN模式其本质是将PGC(专业内容生产)的内容联合起来,在资本、策略和专业团队的运营下,保障高质量内容持续输出,为其提供营销推广、流量内容分发、招商引资等服务,MCN可以从中收取费用或广告分成。最终实现商业的稳定变现。
国外的MCN只有广告一种变现模式,但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
“美国的品牌公司在短视频上的广告投入高,单价高,给创作者的分成也高,一个红人一个月几十万美金广告分成是很常见的,但这在国内非常不现实,国内的品牌商在短视频广告投放上还在试探期,整个广告单价比较低”,刘飞觉得,国内的特点是可以玩的模式比较多,电商、直播、知识付费等等都在摸索,从中说不定会产生一些新的玩法。
在美国,现在更受投资人青睐的往往也是一些更垂直的MCN,比如美食旅游相关的Tastemade、儿童相关的AwesomenessTV、游戏玩家集中的Machinima等。和泛娱乐类内容相比,垂直类MCN积累用户难,但用户画像清晰,更容易变现,这是行业内的普遍看法。刘天杰告诉界面创业,现在市场上母婴、美妆类MCN的估值会比娱乐搞笑类的高出三四倍。
以曾能与YouTube类比的优酷土豆为例,尽管其上的PGC内容相当繁荣,但聚焦版权影视剧的道路决定了其内部资源的倾斜。无论在开放平台的自动化程度还是平台流量分发的多样性,youtudou都无法与YouTube相提并论。缺乏了平台的支持,中国的MCN长期停留在强依赖人工而非机器的作坊阶段,没法足够精细化运营、亦无法运营过多的创作者。
依赖视频网站难以获取足够流量的MCN,为了求得生存比国外同行更早得完成了从单平台到多平台的迁移,开始运营微博、微信、美拍、头条等平台。只是在所有平台对创作者的支持还停留在1.0的时候,在所有广告主对于网络视频价值认知还停留在0.5的时候,MCN的展现也就收的更紧,尽管可能签约者众多,但精力主要聚焦在极少数的头部创作者,连腰部都无暇顾及。一旦有创作者出头,就更要将其尽量的向网综网剧、影视剧的方向推进,以求变现。
早些时候,搜狐视频有MCN形态的落地——出品人计划。
2016年9月,微博对外发声启动MCN管理系统内测,为MCN机构提供成员管理、资源投放、商业变现、数据分析四大功能。
平台在努力的补充数据分析 和 流量流转方面的短板,只有让MCN能够更高效的管理创作者(成员管理)、了解内容与平台受众间的切合度(数据分析)、有更丰富的手段运营流量(资源投放)后,才可能产生MCN做大的空间。
工具效率的问题都好解决,商业变现环节,则是制约着MCN做强的桎梏所在。它不仅仅取决于平台的支持,更受限于广告主对于网络视频,尤其是网络短视频的认知。当下的广告方式还比较单一,集中在头部、高度客制化。客制化带来的问题在于效率、对于创作者品牌的伤害,以及反复沟通迭代的成本。目前的MCN,大多处在播放数光鲜亮丽、收入过度依赖头部的虚胖阶段。
随着短视频过热的逐步退却、不合格的投资者和创作者的离场,短视频行业一定会渐渐变得成熟而有序。但熵减的过程,必然意味着参与者的寂灭。对于MCN来说,想要不被离场,创作者、流量、收入,三方面一个都不能丢。
流量是吸引中小创作者加盟的首要条件,在各个平台支持力度不一、分发方式不同的背景下,MCN的运营功夫就决定了他能够从平台方获取到的流量支持。不绑定、不疏离、专人处理各个平台的需求,揣摩各个平台的运营方式是MCN做大的必备条件。
创收、创收、创收!广告单是属于头部的,那么对于垂直品类或者腰部的作者,MCN越早能够找到变现方式,就越早的赢得了局部战役。以专攻葡萄酒品鉴的企鹅团为例,视频节目本身就处在一个可快速变现的行当,给这样的视频创作者配上高效的电商团队,帮助他们架构好前向收费的模式,就有希望牢牢守住这个垂直品类。
内容产业,始终是门生意。那就让创作者专注于内容,MCN(MPN)来解决生意的部分吧!
有人尝试去做网剧、网大、网综,有人去做社群电商,但目前看来,这两条路都很难走通。
“垂直向上或是向下拓展都遇到了阻碍,那就只能横向进行内容规模化的扩张,不仅仅是自己生产PGC的内容,同时也签约一批外部的人来帮你生产内容”
个人创作者又不知道怎么进行专业化的内容生产,不知道怎么跟平台合作,也不知道怎么变现。
“做内容出身是我们很大的优势,因为你身居一线了解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事情,对怎么操作选题、怎么确保视频最大曝光等等都更有感觉”
“只做内容或者发行是远远不够的,要注重品牌,要给红人进行清晰的定位”,刘飞认为内容+品牌是最重要的两块,这两部分做好了才能实现下一步的商业化。
“我们是一个海淘代购视频主社区,所以更多还是坚持自己做购物相关的内容,我们和视频主是共创的深度合作关系”。所谓的深度合作指的是,短视频内容品牌是新片场和创作者共有的,从怎么分析选题,到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