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无处不在,刻意练习也是一把万能的钥匙。想当然的觉得想明白和真正能说清楚真是差别很大。我也不断在吃这个亏,还好这个亏值得吃。
5月份,加入好好说话行动营,刻意打磨自己说的能力,转眼2个月过去了,综合表达能力确实有提高,导致我在生活中平均每天的说话量可能提高了1倍(这里特指家庭以外的社交场景)。
我发现大部分时候我变成了那个打破沉默的人,或者说我总是找到一些适合当时场景的话题,这种感觉就是,每次主动去找话题和别人交谈时,相对于以前的自己,都会有种重新做人的错觉,内心会有小小的得意。
李笑来老师说过一个例子,在新东方教书时太拼了,每天晚饭时都不想再多说一个字,长期在一家饭店用餐后的结果是老板以为笑来老师是哑巴,当他第一次发声时,这个误会才被解除
刻意练习到一定程度可能会进入一种身心疲惫的困境,而我在社交中每次获得正面的反馈都会促使我更主动的表达,这对我来说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因为说话这个技能不断得到刻意练习,让我变得更乐观和自信。
通过这个两个月的践行,我深刻感受到表达能力确实对一个人的自信心产生深远的影响(最起码对我是这样的),表达能力是人生的重要基石,按木桶效应来说,一直是我最短的那个板块。
早两年,我是一个埋头在地里研究中药材病虫害的技术员,一天可能说不上几句话,假如基地来一个考察团,普洱市上的领导带队,我作为技术员,我需要面对的场景是一个人对几十个人讲解我们的技术核心优势。
那个时候不知道自以为能说和真正说清楚的距离是非常大的,结果可想而知,自信心严重受挫,最后一看到考察团来就着急,浑身不自在。那个时候不知道能说清楚就只能刻意练习,就要越挫越勇。
时间从两年前拉到最近,我自认为表达能力提高不少,觉得是时候去落实一些我之前想做而不敢去做的事。就是去找普洱本地的农产品生产商谈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我要让对方明白我想做什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我能得到什么。
我发现我在回答这些关键问题时,都没有清晰准确的给出答案,这让对方有些蒙,另外我自己之前积累起来的小自信也感觉瞬间被磨灭,感觉到自己心跳在加速,似乎以前那个在交流中常常不知所措的自己又回来了。虽然这样的机会难得,越想去努力表达清楚,效果却会适得其反。
又一次遇到了没有很好的把自己所想表达出来的情况时,虽然还是会有一些懊恼,自责自己没有提前做足准备,但我能很快接受这个现实,是因为找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更知道了成长都是在不断的试错中获得的。
盲目自信可能会让我们跳入更多的坑,但是试错就有机会成长,所以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就要盲目自信。关于刻意练习的最终练习的程度可以参考笑来老师的这个例子,当练习到自己都疲惫时可能就成了一种肌肉记忆,可能也是最理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