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希望发掘被摄者的另一面,可能妩媚,可能刚强。那些不经意的神情,往往最性感。”
曾经拍出来的照片没几个人喜欢,
如今他是王家卫的御用剧照摄影师。
他的作品色彩浓烈、注重情绪性的捕捉,
即使只是一张照片,也有着电影镜头一般的质感和氛围。
他,就是夏永康(Wing Shya)。
1964年出生于香港。
1991年毕业于加拿大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主修平面设计,
回到香港后,成立了Shay-La-La工作室。
而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在夏永康看来,是缘分更是一个美丽的MISTAKE。
1997年,可谓是“夏永康元年”。
夏永康的作品在当时来说,略显前卫,
最开始,
还有人找他拍照,
但到最后,都觉得他的作品“怪怪的”,不太喜欢。
突然有一天王家卫找到夏永康的工作室。
“你的作品好像都和别人不大一样哦?”
“是啊,都没人喜欢。”
没想到,王家卫就笑了:“没人喜欢的,我喜欢。”
就在这一年,夏永康成为了“墨镜王”经典电影《春光乍泄》的剧照摄影师。
而在此之前,他从未拍摄过电影剧照。
也许正是这样的mistake,让夏永康的作品始终在戏里戏外游离不定,这种mistake使作品和电影一样耐人寻味,又较之普通的剧照多了几分厚重的故事感。
夏永康的成名离不开王家卫的推波助澜。
《春光乍泄》之后,夏永康又加入到了《花样年华》的拍摄中。
有一天,他去到王家卫的办公室,王家卫说要拍《花样年华》的剧照,
他很大胆的问导演:“有没有什么想法?
王家卫只说了一句:红色!
之后,夏永康就去找什么是红色。
去菲林店铺把每一种胶卷都买个遍,然后尝试给导演看。
在“猜”的过程中,找到创作的方向。
结果,第一天王家卫就选到了一个底片。
好吧,既然导演中意,
他就满世界找拍出这样质感的胶卷公司,
然而这家美国公司就快倒闭了,只剩最后两三百卷胶卷,
于是他一口气买下了全部的底片。
这才有了笼罩在红色氤氲下微醺迷离的《花样年华》剧照。
而这样醉人的氛围,完全没有任何后期技术加工,凭着导演和摄影师对电影感觉的把控和追求还原片场真实的状态。
还是1997年,
因为《春光乍泄》夏康永与哥哥张国荣“不打不相识”。
张国荣,面对这个在片场疯狂“咔咔咔”按快门且还没有消音盒的摄影师很是恼火,
抱怨说:“你走开,快门声影响到我了,我让你不要拍啦。”
夏永康嘴上答应着不再拍了,却还是继续“咔咔咔咔咔咔”。
哥哥气得去王家卫那里告状。
吵过一天之后,哥哥说,回香港以后,你帮我拍照。
夏永康心里想着,哥哥是骗他的,
没想到真的接到哥哥的电话:“过来帮我拍照。”
随后,
张国荣邀请夏永康为他拍写真,
主题是“张国荣在中国”,
他们一起走过了内地的五个城市,
一路走,一路聊,一路拍,
最后,这些照片集结成册,出版了名为《庆》的写真集。
夏永康的艺术创作不局限于剧照的拍摄,涉猎非常广泛。
由于早年求学的经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他便为香港的多位艺人设计唱片封面。
之后,则将创作才华用于为王家卫设计电影海报中。
永远别做容易的事
这是夏永康的座右铭。
如今,除了拍摄杂志封面、时尚海报,夏永康还与陈国辉共同监制并导演了电影《全城热恋》和《全球热恋》。
当然,还有当年刷屏朋友圈,由梁朝伟主演的短片《眼》。
夏永康说:“内地的广告,节奏快、画面斑斓、信息量很大、卖点很多,但我会特意放慢,用另外一种诗意的手法去做,忠于自己。拍《眼》的时候其实我可以拍很多东西,但我只拍眼睛。”
在夏永康25年的创作过程中,都是靠“越轨”生存的,
正如他所说:“我不太舒服于太直的路,路太直了,太安全,太没有惊喜。”
所以他不断的探寻不安全的领地,扩大自己艺术创作的边界。
一旦觉得安全了,便要开始寻找不安稳的道路,来刺激自己创作的激情与灵感。
从平面设计、专辑封面到电影剧照、电影海报,
再到广告短片、监制导演,
夏永康尝试多种创作的形式和媒介,但每一种都绕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情绪。
无论是忧郁的张国荣、深邃的梁朝伟、冷艳孤傲的杜娟,
还是摩登时尚的张曼玉、气场全开的巩俐、古灵精怪的周迅,
都让观者情不自禁的沦陷,不可自拔的沉迷。
在夏永康的作品里,
一张照片一个画面便是一段故事,
或朦胧,或迷离,极富感染力。
浓烈色彩表达出的世间冷暖和复杂的内心情绪,
在光影流动的电影世界里来不及抓住,
唯有在静默的摄影画面里细细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