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开宗明义》写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生命是父母赐予,母亲承受十月怀胎的艰难,忍受分娩的阵痛,孩子呱呱坠地,终于来到这美好的人世间。家庭的幸福总是和希望相伴,养育之恩,涌泉难报,珍爱生命,不敢毁伤,学会感恩,成就孝道。
然而,现在很多人,尤其是没有人生目标,没有抗压能力,没有受挫耐性的人,哪怕遇到一丁点难事,就会选择极端的方式,视生命如草芥,自残亦或轻生,可怜可悲可叹!心理压抑的成功者,工作不顺的成年人,学业受挫的大学生,就连成绩不太理想的中学生,都有可能写好遗书,“从容淡定”地与尘世说再见。父母批评几句就选择服毒自杀,老师教育一番一言不合就跳楼自尽,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人子女理应承担的责任,他们根本不明白坚守孝道的真正含义,他们根本不晓得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要义,他们更不会践行孝道的终极理想——立身行道扬名天下,以显父母。
感慨之余,不禁深刻反思:是不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危机?是不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出现了疏漏?是不是我们的社会教育沾染了不良风气?答案需要用心去找,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才是人间正道。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呢?
首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法宝。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中国儒家思想核心的“仁”是“爱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有义务教会孩子如何爱:爱家庭,爱父母,爱亲人,爱他人,当然要爱自己,更爱生命,这种“爱”的教育非常重要,“爱”是做人的首要原则,心中有他人,就会有责任;肩上有责任,就会有担当。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个真理,便是忠实于人生,并且爱它。”让我们学会爱,爱自己,爱亲人,爱他人,爱祖国。珍爱生命,珍爱健康。
第二,学校教育永远都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除了承担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人教育,规则教育,升学教育等之外,还要进行生命教育、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保护生命,不能毁伤,这是一种孝道的熏陶。法国大诗人吕凯特曾说:“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没有正确的判断,少不顺心就说出不负责任的废话,有的甚至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于是,耐挫教育就显得特别宝贵,犹如及时雨,润物细无声。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尤其重要。感恩是一种美德,一曲《感恩的心》道出感恩的真谛,“感恩的心,感谢有你,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感恩与耐挫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懂得感恩。
第三,社会教育势在必行。要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并不是假大空,心中有祖国才能目标高远,才不会碌碌无为。思想引领要符合主流价值观,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匹夫有责,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氛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可见,社会教育绝对不能缺席。只有目标高远的人,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品德高尚的人绝对不会轻易拿生命开玩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定会催化一个封闭的灵魂来热爱生命。
冰心在《谈生命》一文的结尾这样写到: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它说“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珍爱生命,学会感恩,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