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子贱:姓 宓(f ú),名 不齐,字 子贱。春秋末期 鲁国人。有才智,仁爱,孔子赞其为君子。孔子的学生, 七十二贤人之一。
巫马施:姓巫马,名施,字子期,亦称巫马期。同为孔子的学生,亦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陈国人。以勤奋著称。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鄫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东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巫马子”。
两位孔门弟子,同列七十二贤,又先后为单父宰,至今流传着鸣琴而治,披星戴月的佳话。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巫马期问其故於宓子,宓子曰:“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宓子则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气,而百官以治,义矣,任其数而已矣。巫马期则不然,弊生事使精,劳手足,烦教诏,虽治犹未至也。”
两人同为单父宰,治理方法截然不同,殊途同归,单父均“治”。宓子贱鸣琴而治,知人善任,民兴业旺,悠然自得,是为大才;巫马施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任劳任怨,身体力行,可谓人才。
当然宓子贱不会学习巫马施的亲力亲为,巫马施也学不会宓子贱的“无为而治”。
时至今日,单县仍有“三台”之说,均有古迹犹存。其中“琴台”即为唐代唐玄宗时,单父县尉陶沔整理宓子贱弹琴旧址,并在上面盖起二贤祠,奉祀宓巫二贤。重修后的琴台前方后圆,形似半月,故又名“半月台”。744年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共登琴台,吟咏唱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现摘录如下: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李白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昔游》杜甫
“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
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
采拓叶如雨,飞藿去徘徊。
清霜大泽冻,禽兽有余哀”。
《甲申岁登子贱台》高适
“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
琴和人亦贤,千载称奇才。
临眺忽凄怆,人琴安在哉。
悠悠此天怀,空有颂声来。”
元代的陈奉仪亦有佳作
《登琴台》
“子贱静以治,巫马勤乃平。
贤哉扬与马,异迹同忠贞。”
“静以治,勤乃平”更形象地概括了宓子贱与巫马施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业绩。
遇此二贤,单县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