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在践行生本教育这条路上,需要不断充实理论知识,不断修炼、反思和调整,才能真正达成生本的“知行合一”。假期非常有幸研读了王绪溢老师和陈蕾老师共同编著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揭秘课堂变革路线图》这本书,让我对如何践行生本教育这一课题又有了新启发。
生本课堂是创造课堂公平性的源泉。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在让教室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没有参与就没有学习,如何令所有同学,特别是那些“安静的角落里”的学生得到同等的关注,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过程中一大难题。在过去,我曾尝试过设置分层教学活动,希望以此增加后进生的参与度,但在实践过程中,总有顾此失彼的感觉。我会下意识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设置难度不一的任务,这种思维定势让我以为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其实我是在害怕学生在课堂上犯错。 在读完书中第3节内容后,我慢慢找到了答案。陈老师借助麻吉星功能,收集每位学生的答案,再让每一个学生写下这一答案对应的哲学原理,到这一教学环节,班级所有同学都参与到了课堂,然而,老师没有马上公布答案和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小组相互讨论,之后进行二次作答,两次的答案有了很大的差异,正确率大大提升了。这一教学环节让我印象深刻!这不就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常态课应有的高潮啊!每位学生的学,且是有着优质思维的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能站在同一起跑线,相互扶持着走向下一个阶梯。
生本课堂是老师真实“看见”学生的窗口。麻吉星的反馈功能,能全面收集并及时反馈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让老师得到洞见学生学情的有效工具。课堂上不再有无所事事、发呆走神、小动作频发的场景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忙碌着思考、讨论、比较、辨析、自我阐述、自我反思的画面,不仅是学生忙起来了,老师也能通过后台数据,及时察觉学生的学习理解过程,并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帮助学生产生更优质的思维能力。
生本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探究力、协作力的有效途径。学生中心的课堂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倡借助项目式学习模式,让学生们在探究中合作,在合作中创造,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英语学科中的故事创编、课本剧表演和跨学科学习等项目式学习任务。这些教学举措,都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
以上是我近期阅读本书的一些感悟,相信在未来的研读之旅中,我还会收获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