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考古工作者有了新发现时那样的喜悦,我们兴冲冲快步往里走去。走出玉米地,左手边又一条土路,石柱(望柱是一种图腾和华表同意)、石象、石碑、石人石兽一字排开。它们的对面是村民的自留地,围着铁丝网。和前面那排石象生对称的另一排就在他家的地里。绕过铁丝网,我们设法走进玉米地里和它们合影,留下足迹。右面的地里一个村民正背对着那些石人石马在整理地里的芝麻,问他“是否祖上传下来时,那些石人石马就在你的地里”,他说“是的”,政府已经通知他们拆迁搬离了。
回到最先看见的那一排无遮无拦的石象生面前的小路,继续往前走,突然看见右手边泥地里一个卷毛头,转到它的前面一看,是个身体被土“淹”了的石狮子头,它的脸部表情很丰富,两个大腮帮向外突出像是在做鬼脸,它的尾部露出地表。这个差点漏网的石狮子令我们惊喜莫名,给它留影,和它合影,不亦乐乎。
前面是一大片低洼庄稼地,尽头就是那个皇帝的陵寝。陵寝的右面崭新的高楼林立,最后的那座石像眼望它主子的陵寝和高楼,像是在抚今追昔......。往回走时,又一次看着那些高大的石人像,他们或手拿朝板(文官)或手持长剑(武官),面部较长,浓眉大眼,表情柔和,衣服上的线条栩栩如生;两只石羊弯弯的羊角直至颈项,双唇紧抿,眼睛弯弯,笑容可掬,可爱至极;连石狮子也和平常看见的不一样,小巧的耳朵,嘴巴张开着,像是在憨笑;旁边的石象低首垂眉,谦恭有加。
那块高大厚实的石碑上浮雕着一只马头凤身凤尾不知名的神物像是要腾空跃起,以前从没见过如是的石碑。从网上得知这是宋(永)厚陵,是宋朝第五位皇帝英宗赵曙的陵寝,和宋(永)昭陵相距500米。从农田里的黄泥小路可以一直往外走,从西陵中巷出来,走到我们来时走过的大马路上。那里正是昭陵的西门(在昭陵里面看见这扇门,但是关着)。
这座陵墓给了我很深的印象,记得八十年代初去南京,在雨花台附近的农田里看见过驮着石碑的赑屃、田埂上无头的石人像,当时我还搞笑地站在石人的身后,伸出一只戴眼镜的头颅,笑称自己是古代“四眼”。从那以后再没有看到过如此原始状态的古墓,整修和复建过的古墓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和原始的古墓如何能比?两者在我心中引起的震动更是不能同日而语。这次终于看见一座真正古墓了,满意之中还是对未去看其他几座陵墓感到遗憾至极。争取最近两年再去巩义,届时它们估计已经被围起来,或已经被整修成一个又一个宋(某)陵公园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