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站去白马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
寺院的名字来源于东汉,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派大臣出使西域,以求佛经佛法。永平十年(公元67年),他们带回两位印度高僧,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回到国都洛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西雍门外兴建寺院,为纪念白马驮经,起名为“白马寺”。
十九世纪末以来,东南亚国家相继出资于它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寺院在长期的战乱中屡毁屡建,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解放后对寺院投了大量资金予以修葺,1990年,又加建了钟鼓楼、藏经阁等殿宇。
寺院门前广场上一对大小和真马相仿的石马,红色的三洞门分别代表着“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统称“三解脱门”非常古朴。我们去时正遇见当地官僚来人参观,寺院委派一年轻才俊僧人负责接待。在天王殿里听他为他们介绍弥勒佛和上面的涂金壁龛。那个佛龛上的雕刻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寺院规模浩大,天气又热,我们走得很累,在法宝楼前的几根粗壮的树干上坐下休息。
看介绍说狄仁杰的墓在东面,我们从寺院里出来,沿着新建的牌坊往里走。经过荷花池,登几级石阶,从“慧日恒明”牌坊下穿过,两旁高大的树木遮挡着炎炎夏日。走不久又看见一对石马,和白马寺门前的大不一样,看起来更精致新颖,估计会是新物件。再往里走就是狄公之墓(是否真实,目前仍有争议)。他的墓很简单,圆形的墓丘前一块石碑,石碑前是一个石头的祭台。右侧凉亭里是一块被玻璃罩着的石碑。上面的字迹模糊难辨,只看得出:有唐忠臣狄梁公墓,为明代万历二十一年所立。
从狄公墓走出,边上有一座殿宇式建筑,两边有楼梯可上去。上去是一个带飞檐的门头,里面是一个走廊式通道。走出通道走下长长的台阶,是一个静谧的所在。前面是大雄宝殿,后面是红墙围起的塔院——尼姑庵。进入塔院,树影婆娑里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和白马寺的阳刚之气截然不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