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其实在中国诞生已久,研究股权激励的历史会发现,股权激励的方法很早就被君王用来开创基业。接下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治国不如萧何,出谋划策不如张良,带兵打仗不如韩信的刘邦是如何利用股权激励获得天下的。
股权激励的魅力和威力
欠缺品牌号召力,不具备贵族血统,既没资源又没后台,也不是“高富帅”的刘邦,为何能笑到最后?
在刘邦看来,得人才者得天下。在这些人才中,萧何原是刘邦的领导,张良是韩国贵族,韩信更是竞争对手项羽的员工,他们却都义无反顾投奔了出身微贱、修养不高的刘邦。
不得不说刘邦天生具有老板的气质。老板善于识人、用人,尤其是敢于使用那些本事比自己强的人,并且有能力驾驭他们。
那么,怎样笼络到杰出人才,又不会让自己被架空呢?
除了人格魅力之外,还需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简单来说就是“赏罚分明”。激励,通常分为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具体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晋升和荣誉等。其中,最应当引起现代企业关注的激励措施是股权激励。
刘邦解释了得天下的原因是“善于用人”,而他的手下高起、王陵等人却进了一步,找到了“人才能为之所用”的原因是股权激励。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两人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刘邦和项羽各有优缺点,同时各自都有对人才的激励措施。
刘邦傲慢自大,项羽仁厚待人亲切,在个人修养方面刘邦远赶不上项羽,然而刘邦为何能拥有超高的人气呢?其实与小恩小惠比起来,最能打动人心的当然是“股权激励”。因为项羽力能扛鼎,有万夫不当之勇,这样的人喜欢个人英雄主义,妒贤嫉能,见不得手下人比他强,容易压制人才,打了胜仗不记功,夺得土地不封赏。这也正是原系项羽手下干将的韩信等人转投刘邦的原因。而刘邦截然相反,信任部下,让手下放开手脚干,充分施展才华。
如果把国家比喻成一个公司,那么和股权激励最接近的激励措施就是“裂土封侯”。
因为,股权激励兼具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的双重属性,不但是对公司所有权的物质分配,共享公司价值,而且意味着激励对象成为了公司的主人,极大的提升激励对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由此可见,刘邦是运用股权激励的高手。
股权激励计划该如何设计
那刘邦又是怎么做的呢?刘邦队伍里的顶级人才陈平、韩信等都是从项羽队伍里跑过去的,原来项羽真的不缺人才,而是没有用好期权激励机制。把打天下比喻成创业公司,刘项如同老板;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好男儿志在四方,大丈夫当裂土封候,葑妻荫子,荣立功名,这就是他们的追求,也是皇帝对追随打天下臣子的期权;成功后所得的封赏,惠及子孙,而将来能把这种利益真正享受到,就是期权的长期红利。刘邦就是用这种“裂土封侯”的方式兑现期权的。
回顾历史,项刘成败固众多因素决定的,用今天商业的观点来看,在股权激励机制上刘邦战胜了项羽。再好的政策不去执行也是空的,所以我认可股权激励是个好机制,但并不是最好的机制,最好的激励机制是“兑现!”至于刘邦诛杀功臣,可见到手的股权也可以被收回。所以再次说明股权不是最好激励方式,真正起到激励作用的是老板红利兑现的意愿和能力。
股权激励当中的不足
刘邦的股权激励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其一是在创业过程中股权激励方案不明朗,导致大将韩信在征讨齐国胜利后千里驰书,要求刘邦封他为代理齐王。彼时刘邦被项羽围困,如热锅上的蚂蚁,正盼韩信来救,一见来书火冒三丈。这也给韩信日后的下场埋下了隐患。由此可见,股权激励方案要早做,并向员工明示,以建立信心;同时,作为员工在搞不清状况之前,最好别主动要求股权激励,免受猜忌。
其二是股权激励一步实施到位,没有分步行权,也没有建立科学的约束机制,导致行权后又忌惮各分封王侯势力过大,担心激励对象忠诚度不高,因此又急于收回激励措施,酿成人为灾难,尸横遍野,对大家和小家都带来重创。
那企业如何实施股权激励呢?要掌握9个要素,即定目的、定对象、定模式、定数量、定价格、定时间、定来源、定条件、定机制。这一块,我们在上面章节中都一一给大家分享了,关注微信公众号“鸣说管理”就可以在线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