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提供亲子规划整理的理念、方法,还汇集动人的亲子规划整理故事,讲解对孩子更为友好的空间规划和收纳方式,以及包括衣服、书籍、玩具、文具在内的各种物品的整理方法和收纳技巧,并根据孩子的成长发育阶段、思维习惯特点推荐更为有效、合适的方式引导孩子一起做规划整理。
01亲子规划整理对孩子的影响
「整理是自我管理的基本手段之一」
整理是自我管理的手段之一,规划整理可以协助孩子成为一个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的人。学习规划整理之后,孩子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喜好,了解自己的优势,强化分类思维,提升决断能力、空间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物归原位的自律习惯。
02找到适合孩子的整理方法
「亲子规划整理追求的不是整齐划一的儿童房,而是协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整理方法和收纳方式」
亲子规划整理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价值观,不能以我们成人的价值观去帮孩子做判断或取舍。因为孩子对东西是否重要的判断会增加更多的情感要素,有时在父母眼里某件物品已经没有用了,可是在孩子的心目中,它却是最珍贵的宝物。
本书中讲了如何通过“为笔排序”的小游戏引导家长帮孩子发现自己的价值观,让父母了解孩子心中什么是重要的。通过惯用脑测试,梳理出孩子的思维特点和行为习惯,以便父母能够引导孩子在规划整理的时候找到孩子最为顺手、合适的整理方法和收纳方式,从而使整理成果更容易维持。
教育家孙瑞雪说,帮助儿童保护了自己的东西,建立了安全感,他才会去把这种规则变成内在的秩序和规则。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不被侵犯的“边界”正是他们建立责任感的基础。
03金句摘抄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适合每个孩子的整理方法也各不相同,本书通过16个家庭的规划整理故事案例,给我很多启发,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整理方式」
大人往往在想要孩子配合自已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情绪,但情绪才是应该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和消化的。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只要大人做好日常整理,孩子就能感受到整理的魅力。
只要大人在心理上“蹲下来”,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找到便于他轻松完成整理收纳的方法。
孩子的好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其间还会出现反复倒退的现象,但只要坚持去做并用对方法,就可以终身受益。
育儿先要育己,在整理这件事上也是如此。
一个友好的环境是培养、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亲子规划整理中,分类并不一定是将某一类物品单独收纳,只要孩子自己觉得合适、方便,将几种玩具放在一起也是可以的。
界限感是孩子们的安全线,如果没有安全线,孩子们就会迷茫无措,只能不断试探,越界,从而导致情绪不安,很难打造有序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反之,有界限感的孩子懂得如何建造、保护自己的“领地”,同时不会“侵犯”别人的“家园”,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尊重别人的意愿,具有强烈而稳定的安全感。
整理不是目的,把整理作为手段、享受其中的乐趣,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亲子规划整理中,重要的从来不是整理本身,而是在给家人舒适生活环境的同时让家人有了爱的连接,让彼此之间的爱流动起来。」
通过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规划整理,把彼此对抗的权威战争式整理转变为彼此理解的新颖互动式整理,最终的效果不仅是空间上的清爽,而是更加紧密、和谐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