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学习的本质
学习即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实验应用
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的学习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对条件反射的巩固,我们的许多行为或感觉都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塑造的。
学习是通过尝试错误建立的联结——桑代克的动物迷箱实验
桑代克提出了一系列学习律,其中最主要的有三条:(1)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而增强。(2)准备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随个体身心的准备状态而异。个体在准备状态(即需求)下作出反应,如果反应得到满足,以后在相同情况下,就会作出相同的反应。(3)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根据反应能否得到满足的效果而定。
实验应用
首先,作为教育者,需要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机会,要多鼓励孩子。
其次,为孩子提供及时的反馈,巩固正确的行为。
再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做有意义的练习。
学习就是S-R的建立——华生的恐惧情绪习得实验
实验应用
行为主义学说为我们消除不良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学习即强化——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
实验应用
(1)强化塑造学生的学习行为。
(2)强化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机。
(3)强化影响学生的情绪。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
(1)针对强化对象的特点采取适当的强化措施。
(2)及时反馈并且循序渐进。
学习即模仿——班杜拉的榜样学习实验
实验应用
观察学习取决于四种相互联系的子过程,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生过程和动机过程。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首先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和观察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的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
最后,在学习动机方面,班杜拉注意到三种强化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即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遵循孩子模仿学习的规律,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榜样。
2.引导孩子客观地认识、接纳榜样。
3.榜样示范可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
学习即顿悟——苛勒的顿悟学习实验
实验应用
学习者是依靠相互关系来感知、领悟外界事物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事件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有可能发生。关系是感知、记忆和学习的关键。
从S-R到S-O-R——托尔曼的认知地图和潜伏学习实验
实验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
(2)设置的活动目标要有适度性。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人的学习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外显的学习模式,另一种是潜在的学习模式。
发现中学习——布鲁纳的认知学习实验
(1) 发挥教师在发现学习中的恰当作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3) 使教材具有一定的发现的兴奋感。
(4) 发现学习法并非学习知识的唯一方法。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认知实验
实验应用
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者具有起码的知识结构成了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都是意义学习。
学生除了用原来掌握的学科知识学习新教材外,他们其他的知识经验、能力、态度、兴趣、目的和方法等对新知识的学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 学习的记忆与认知策略
遗忘的秘密——艾宾浩斯的记忆遗忘曲线实验
(1)及时复习。
(2)积极寻找材料之间的联系,采用有意义的记忆材料。
(3)不同性质的信息穿插输入。
未完成事件在记忆中的妙用——蔡加尼克效应实验
实验应用
给学生的学习、思考留下空间,从而使学生保持对教学内容的张力状态,加深学习印象。
我们记住什么——巴特雷特的长时记忆存储实验
实验应用
记忆的精加工策略指的是通过学习,使新旧信息之间形成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学习策略。
精加工策略的主要方法有:
(1)类比法。
(2)比较法。
(3)扩展与引申。
(4)先行组织者。
(5)联想法。
读了不如说了——斯拉麦克的记忆产生效应实验
实验应用
“产生效应”是在记忆的过程中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是促进记忆主体更投入、更努力的结果。
记忆中的自我中心主义——罗杰斯等人的自我参照效应实验
实验应用
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自身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按照意义学习的要求,把教学内容按照内在逻辑,完整有序地呈现给学生,而且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造有利于学习的“自身经历”。自我参照效应告诉我们,个体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记忆效果最好
专家为什么能够记住更多的东西——贝登的专家与新手记忆方法差异实验
实验应用
在教育的初期阶段,教师和家长必须重视孩子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
不会遗忘的记忆——运动技能保持实验
(1)运动技能经过反复练习,并且是以连续任务的形式出现的,而又有大量的过度学习,故一般会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不容易遗忘。
(2)运动技能的保持动作痕迹高度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有研究表明脑的这个部位更能保持动作记忆。
1.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教师对动作技能学习策略进行有效指导。
3.促进学生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
4.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地展开练习。
记忆的复述策略——彼得森的遗忘进程实验
复述策略往往要配以其他有助于学习者组织和整合长时记忆信息的学习策略,才能将信息由短时记忆的储存转向长时记忆中,长期保持信息,这些策略就是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分门别类中记忆——组织策略的实验
列提纲、作关系图、建立理论模型。
寻求意义——精细加工策略的实验
(1)位置记忆法。
(2)联想。
(3)建立联系。
第三部分 学习中的迁移
一般来说,把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称为负迁移。
共同要素的迁移——桑代克等人的学习迁移实验
实验应用
共同要素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诸如学习内容、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它们都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原因。
学习迁移的产生是因为被试在先前的学习中掌握了一般性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后继行为中去的结果。
重视学习情境中对原理、原则之间关系的顿悟在迁移中的重要作用。
迁移取决于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定势或学习能力。
1. 注意发现概念、原理的相同、相通之处,为迁移提供桥梁。
2. 夯实基础知识,为迁移提供坚实的固定点。
3. 重视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认知技能的迁移——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实验
对迁移种类进行了重新划分,将迁移分为四种类型: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迁移,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实验应用
例如阅读、写作、运算与解题等都属于认知技能。
当在解决一类问题时,可以概括出其中解题的产生式规则,即如果遇到什么条件就应该怎样解决问题。在学习后再提供一些与例题类似的问题,促使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将相关的产生式规则自动化。先前的自动化的产生式规则越多,就越容易产生认知技能的迁移,效果也越显著。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外,在涉及认知技能的运用时,需要将其中的产生式规则更加明确化和概括化,帮助学生明确具体的产生式规则,只有知道了不同的产生式规则,才有可能运用,才有可能将其自动化,并迁移到新的认知任务中。
通过评价促进迁移——加泰勒的认知策略迁移实验
必须让他们了解到该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了解该策略能够提高他们的行为能力。
(1)让学生对使用的学习策略有明确的认知。
(2)运用精细加工策略,强化迁移的能力。
(3)学生要对认知策略的作用进行自我评价并形成习惯。
(4)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并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不断的检查和调整,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调整的有效机制,进而主动地为自己规划自我学习和成长的历程。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促进迁移的实验
原理与方法的迁移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实验应用
两种学习对象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学习时对于人在心理上的一系列反应具有共同的要求,可以产生正迁移。学习对象之间没有或缺少共同因素,或虽有共同因素但要求学习者作出不同的反应,则可能在学习时产生负迁移。
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学习迁移的发生很重要,因为学习迁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会促进迁移的发生。这种心理的准备状态实际上就是定势。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
第四部分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
习惯的危害——陆钦斯的心理定势实验
心理定势(mindset)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影响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实验应用
解决这类问题时,经过大量训练,拥有大量知识的熟手就比没有经过训练的新手显示出更大的优越性,这个优越性很大一部分应该归功于心理定势。
打破心理定势的方法之一就是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指沿着不同的思维路径、不同的思维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关系出发来思考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火柴盒是烛台——邓克尔的功能固着实验
实验应用
功能固着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人知道某一物品的某一或某些功用后,再难以看出这个物品的其他功用。
利用启发个体去突破一个物体的常规用途,多进行非常规的功能的思考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专家为什么更擅长解决问题——蔡等人的专家与新手实验
实验应用
(1)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注重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2)学生在学习定理、公式时,不仅要了解它的结论,还要弄清它是如何形成的,这样可以加深对它的理解,达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从相似处找答案——吉克和霍利约克的类比策略实验
实验应用
具体来说,类比策略至少有以下三个作用:
(1)有助于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作用。
(2)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效率。
(3)有助于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五部分 道德学习
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柯尔伯格的道德两难实验
实验应用
1.在道德教育中,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避免成人式的道德灌输。
2.在道德教育中,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将他律内化为自律。
3.在道德教育中,加强道德行为的实践。
冲突改变态度——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实验
实验应用
认知失调理论最大的意义在于揭示了改变人们态度和行为的途径。
怎样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斯陶布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实验
实验应用
角色扮演是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有效手段。
怎样才能乐于助人——利他行为影响因素实验
实验应用
1.树立乐于助人的榜样。
2.抓住情境培养同情心。
3.坚持强化利他行为。
如何提高儿童的抗拒诱惑能力——抗拒诱惑能力培养的实验
实验应用
1.阐明抗拒诱惑的重要性与意义。
2.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意志与毅力。
3.让学生切身体会并给予及时评价与赏罚
延迟满足的作用——米斯切尔的延迟满足实验
实验应用
1.杜绝即时满足,鼓励孩子延迟满足。
2.榜样示范,学会忍耐。
3.延迟奖励策略。
攻击性从何而来——班杜拉的儿童攻击性行为实验
实验应用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又称替代学习,指的是“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个体获得新的反应,或已有的反应特点得到修正。而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不一定具有外显的操作反应”。
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少采用暴力的教育方式。
父母对孩子的惩罚必须是有理智的,不能随心所欲。
要帮助孩子恰当地宣泄。
第六部分 教育中的期望、表扬与批评
期望导致结果——罗森塔尔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
实验应用
年龄是影响皮格马利翁效应的主要因素。
(1)创造良好的支持氛围。
(2)给予高度的期望。
(3)积极的反馈与鼓励。
有无反馈大不同——学习反馈效应实验
实验应用
(1)及时反馈。
(2)多次反馈。
表扬与批评的妙用——赫洛克等人的表扬与批评实验
具体的评语更有效——佩奇的评价实验
实验应用
1.要明确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与过程。
2.善用多种符号,不用否定性的“×”。
3.评价应有启发性与激励性。
4.评价具有关爱性和针对性。
第七部分 学习中的动机因素
动机即内驱力——赫尔等人的内驱力实验
实验应用
我们在教育中要善用诱因,善用奖励。奖励可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
动机即对结果的期待——托尔曼的期待价值理论实验
实验应用
学习就是期待的获得,学习者有一种期待的内在状态,推动学习者对达到目的的环境条件产生认知。有机体的行为都在于达到某个目的,并且在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同时,有机体的学习不仅具有目的性,而且具有认知性。
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的,有期待的。学习期待的激励作用是以其现实性作为基础的,期待不一定很高,但一定要适当。
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目的去学习。
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趣味性。第二,探索性。第三,可接受性。教师还要适当运用奖励。
我们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吗——罗特的控制点实验
实验应用
个体不同的内、外控制点倾向影响到个体的决策和行为。
个体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内控水平。
个体对结果的归因方式影响行为——韦纳等人的归因理论实验
实验应用
1.对成功与失败的情感反应。
2.对成功与失败的期望。
3.所投入的努力。
4.自我概念。
对能力的信念影响行为——班杜拉等人的学习效能实验
实验应用
1.设法让孩子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2.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榜样示范。
3.正确评价和积极的言语鼓励。
4.帮助孩子对学习成败作出正确的归因。
5.建立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狗为什么变得绝望——赛里格曼的习得性无助实验
实验应用
1.改变家长和教师的评价观念,形成对学生的积极评价。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概念。
3.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
目标设置对学习的影响——杨博民的射击训练实验
实验应用
结合教学与学习实践,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般都要求写出明确清晰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目标意识的培养。另外,还要注意科学地制定目标。树立目标并不会完全确保学习活动的高效率,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成就动机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成就动机实验
实验应用
第一阶段为意识化,通过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注意到成就动机的表现行为;第二阶段为体验化,通过活动或游戏体验成功或失败,体验成败与行为策略的关系;第三个阶段是概念化阶段,在学生体验成败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如成功、失败、动机、成就动机等,把实践体验与相关概念联系起来;第四阶段是练习阶段,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来加深学生对成就动机的理解;第五阶段为迁移阶段,把前四个阶段积累的概念、策略应用到学习行为中去。学生要自己选择学习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并能体验成败的条件;第六个阶段为内化,这时学生练习所得的成就动机将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并在学习行为中发挥作用。
成就目标影响行为——德韦克的成就目标理论实验
实验应用
成就目标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目的的掌握目标取向(mastery goal orientation);另一类是以追求好成绩,证明自身能力为目的的成绩目标取向(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
从课堂教学来看,教师应为学生设置适合其能力发展的任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从已知推论未知,进行积极的思维和探索。从而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状态,选择掌握目标取向而非成绩目标取向,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从任务布置来看,教师可通过分层任务布置来促进学生掌握目标的确立。
从学生评价来看,教师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又要重视形成性评价。
过分奖励使内部动机转变为外部动机——德西的过分肯定实验
实验应用
(1) 不要误用外部奖励。
(2) 要重视孩子的内部奖励——从活动本身中获得满足。
自尊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戴尔的自尊与学业失败实验
实验应用
要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设立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
学习动机是不是越强越好——布鲁纳的学习动机实验
实验应用
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需要控制好动机的唤起水平,尤其是外部动机的激活程度,要重视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发,辅以外部动机的配合,使学生保持在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下,以获得持续、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八部分 个体心理发展与教育
“循序渐进”与“拔苗助长”——格塞尔的孪生子爬楼梯实验
实验应用
必须遵循他们成长的自然要求,引导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实验
跳一跳就能摘桃子——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实验
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另一方面,我们要运用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教学。
教师要准确定位,扮演好“促进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不再依赖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
学生的水平明确以后,教师需要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使他们在一次次成功的鼓舞下继续冲击新的更高的目标。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最佳期限”,不应盲目拔高和迟滞,以免错过“最近发展区”。
不同环境造就不同大脑——罗森兹维格的经验影响大脑发育实验
情感仅仅来自食物吗——哈罗的依恋实验
实验应用
安全型、回避型与矛盾型依恋。
先出生更聪明——出生顺序对孩子智力影响的研究
第九部分 影响学习的情绪与社会因素
情绪改变学习——情绪对认知活动影响的心理实验
实验应用
1.教师要努力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2.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
团体氛围很重要——梅奥的霍桑实验
实验应用
1.耐心地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尽情地“说”。
2.重视对班级内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怎样做孩子的领导——勒温的领导方式实验
实验应用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用民主的领导方式在目前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权威的作用——米尔格莱姆的服从实验
人为什么“随大流”——阿希的从众实验
人际互动中的“首因效应”——洛钦斯的“第一印象”效应实验
实验应用
1.重视“第一次”的教育。
2.给崇拜老师的小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3.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避免首因效应的负面影响。
竞争,还是合作——囚徒困境实验
实验应用
合作能促进人际关系,提高学习效率。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竞争意识的培养,也要重视合作思维的训练。
让团体更和谐——谢里夫的组间合作与竞争实验
实验应用
实现组间合作,最重要的是设定一个超级目标,即能使双方团体成员感受到压力和吸引力,但单凭一方的资源和力量无法达到,而需双方相互合作才能实现的目标。在这种超级目标的指引下,竞争团体为实现目标,会尝试沟通和协商,消除障碍。会相互谦让,并进行分工合作,共同为实现这个超级目标作出贡献,从而使原有的竞争冲突与超级目标统一起来,有助于确保团体自觉地为这个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