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写到有关绘本阅读提升阅读力的内容,本文将继续整理摘录本书分析绘本的具体方法。
点击链接,获取上文:读书笔记 | 了不起的绘本——读《绘本有什么了不起》(上)
第二单元,从绘本建构阅读力。
作者提到,发展阅读类的第一步,就是学会从阅读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后续推论与发展阅读线索的铺垫,接收到的信息越多,在后面步骤中的领悟也就越丰富。
众所周知,绘本是由图与文字所组成的,首先作者剖析了有关图的内容。
图包含了以下几点:线条、造型、构图、颜色、象征以及细节。
首先,是线条。
从线条的粗、细、曲、直来看,粗、直的线条表示阳刚、坚硬、锐利;而细线条勾勒出婉约、柔美;弯曲的线条,传达平和、温馨;不规则的线条让画面具有流动性;不完整的间断线条,呈现不稳定的动感。
同样,绘本作者通过不同的造型与姿态,传递人物的性格及生命状态,比如圆形传递出亲和、柔软;方形或菱形加上刚锐的棱角和粗硬的线条传达出来严肃、秩序和刚硬的味道。
其次,是构图。
如果读者能够通过对构图的认识,了解创作者的布局安排,探索角色与空间的彼此关系,就能进一步感受角色在环境中的处境,以及角色之间的微妙互动或情感对应。
首先是位置:景、物、角色在场景中的摆置,可以呈现角色或物体与空间的对应关系,或是彼此之间的互动暗示。例如下图中两个杯子的关系。图1,两个杯子朝向同一个方向,容易产生志同道合的联想;图2,杯子面对面摆放,有彼此了解,亲密互动的关系;图3,则有背道而驰或分道扬镳的暗示。
第三,是视角。
如同读者从不同的观点思考,就会有多元的观察与体会一样,通过不同的视角变化,也能激荡出更多元丰富的思维。而绘本作者运用远景、中景、近景及特写不同的镜头,来体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
然后,是颜色。
给图像上色是为了真实描绘出景物的外观,也可以借以表现物体的质感、光线明暗、浓淡厚薄等,牵动着读者的感受与情绪共鸣,比如在色相上可以采用引起人们联觉的红、橙、黄等暖色系,或者是蓝、绿色冷色系。
而在明度上,绘本作者调配颜色的深浅,使画面产生明暗变化,以表明光线、天气的状况以及景物的立体感,传达情境氛围与角色的情绪。
最后,可以用画面的彩度,来体现不同的情感张力。比如,画面彩度高,颜色鲜艳,则会带动昂扬的情绪,而低彩度呈现较柔或者是沉淀的色感,传达出柔和的感觉。
接着,是象征。
通过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某种特殊意义的方式,当图像与某种文化或生活经验相联系,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呼应了内容的发展,成为传达意义的表征,既为象征。
最后,是细节。
很多绘本中都有小细节,一方面,可以呈现出创作者的个人偏好;另一方面,有些细节却能暗示作者的意图,带领读者更深入的感受。
绘本的文字是另一种信息的来源,由于图像呈现的是定格画面,这时,文字就扮演了穿针引线的角色,或者是描景,或者是叙事,或者是论理,或者是抒情。
在获取了图文信息后,就要进行合理的推论,从具体的图像到抽象的观念与思想,从外在看见到内在洞见,从平面的情节到立体的心理层面,逐步发展解读信息的线索。
然后就是进行连接与整合,就是从第一页面中获取的图文信息,通过推论掌握每一个页面传递的可供理解的线索后,接着就要连接与整合整本书的线索,通过绘本的外在形式,表现与内在叙事结构串联起整体的信息,建构全盘的理解脉络,这是书中所要传达的主旨,就不言自明了。
最后就是将绘本发展出意义。通过前面已经表述的从绘本的图文元素中获取信息的方法,在经过推论及连接统整所有的线索,掌握绘本的主题与意义后,接着就是观照自身的经验与知识背景,唤起情感与思维来进行响应与验证,最后检验、评估与批判,发展阅读对于自身的意义。
第三单元:绘本阅读练功坊。
作者通过分析五本经典的绘本向大家一一展现了,在绘本中如何运用不同的元素来传递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如何又引起读者的共鸣。
比如开发读者想象力的绘本《神奇的蓝色水桶》;讲述有关幸福的话题的《带来幸福的酢浆草》和《幸福的大桌子》;讲述如何做自己,成为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小不点儿》;以及采用水墨风情,展现人情冷暖的《石头汤》。
在本书的最后,作者引用了佛教《楞严经》中提到的一段话,佛祖告诉二弟子阿南说,“真理好像天上的明月,而文字只是指月的手指,手指可以指出明月的所在,但手指并不就是明月,看月也不一定必须透过手指。”
同样的这本书提及了许多绘本阅读的方法和途径,并以上述基本绘本作为案例进行了说明,但这种呈现也只能是局部的指引,借以说明从图文探索获取信息到建构意义的阅读途径,熟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就可以更顺利地接受到作者传来的心声。当然,一本优秀绘本的呈现,不只需要作者精心的创作和精湛的创作功力,也需要读者投入感受力。
推荐喜欢绘本的朋友购买本书,细细品味,慢慢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