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就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强调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要扎实有序推进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这些都为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指出了明确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产是才之基,才是产之魂。近年来,平罗县依托煤炭、电力等能源优势,形成了以新材料、绿色氰胺、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主的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集群,煤质活性炭产能和氰胺产能均占全国的70%,硅锰合金产能居全国第二,国产C919大飞机轮胎成功用上平罗科技;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三大产业,高质量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奶牛、肉牛、肉羊分别存栏达10万头、14.5万头、99万只,优质瓜菜面积达14万亩,特色制种面积达8.1万亩,连续举办十届宁夏种业博览会,“平罗种子”享誉全国。但就长远发展来看,整个石嘴山市尚未完全摆脱“资源枯竭型”城市标签,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转移而自然流失,县域企业创新发展陷入被动;县域产业以依赖资源、能源的低端、传统产业为主,上下一体全产业链尚未形成,自主研发基地、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数量不足,部分高端人才在县内找不到配套产业“大展拳脚”;产业发展的“相对滞后”造成公共资源的“相较薄弱”和服务保障的“准度不够”俱存,让既拼“硬实力”又拼“软环境”的聚才留才沃土养分流失、逐步贫瘠,进而演变出现了人才请不进、引不来、留不住的困局。这些都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不相称、不适应。
面对短板桎梏,以平罗县为例的部分西部县域城市要及时把新时代人才工作作为县域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坚强保障来推进落实,放宽视野,眼睛向外,着力在柔性引才上下功夫,真正把人才优势转变为破解高质量发展胜势。
一是搭建东西交流合作“新平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近几年,宁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选派干部到上海、浙江、福建等不同地区挂职,各挂职干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各对口单位和相关企业与宁夏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在此基础上,拓宽干部、人才交流学习渠道,推动宁夏高校和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管理人员等到发达城市学习、挂职、培训,提升管理境界和管理水平,通过“触角”延伸和产品推介,构建人才链、强化创新链、延长产业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二是构建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要聚焦打造特色产业,在派驻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办事处设立“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借助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人才、技术、资金、管理优势,引导区内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东部地区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立“研发在东部、管理在东部、孵化在东部”和“生产在宁夏、效益在宁夏、基地在宁夏”的协同发展机制,推动东西部人才智力交流互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三是打造闽宁深入合作“升级版”。当前,随着国内经济大循环、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战略的实施,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正如火如荼进行,共同富裕国家战略再次进入公众视野,东西部协同发展成为新时代发展新趋势。在此大背景下,脱贫攻坚时期福建对宁夏的“输血式”帮扶必须向两地协同发展的“造血式”内生动力打造转型、单向支援向双向协同互惠互动发展转型、政府主导帮扶向市场引导互利发展转型。必须深化两地产业发展的“嵌入式”深度融合、深度互动,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产业战略引导、人才交流引导,搭建两地“资本”与“资源”深度融合、“飞地经济”与“总部经济”深度融合、产业与项目深度融合、人才与研发深度融合的新平台,实现两地协同发展、互惠发展、创新合作发展,为推进东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