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钟飞翔,欢迎你来到薪酬激励机制线上精品课。这节课分享主题是:
怎样激励销售变成虎狼之师?
我们学习薪酬激励机制,需要从一个重要的格斗术入手,那就是“激励系数比率”。
我有一名学员是做线上线下“鞋子连锁专卖“的移动互联网业务,
为了尽快推广,他打算招募一只微信营销团队,主动开拓客户。
那么问题来了:
怎样激励销售,才能让他们变成虎狼之师呢?
用很传统的管理制度:底薪+提成+奖金,发现这个方法,营销团队主动性不强,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激励团队?
经过朋友介绍来听我线下《运营机制兵法》课程,用了“激励系数比例法”最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根据销售金额,按比率拿销售提成!
但是,“按比率拿销售提成”,听上去很简单,但这个“比率”怎么定,却未必简单。
提成比率如果定低了,估计激励不了销售;
如果定高了呢,赚钱太容易,又会把大家养成懒汉。怎么办?
概念:激励系数
在课程现场学了一套加工资激励系数公式:
“销售金额 x 提成比率 = 提成金额”。
在这个公式中有三个变量,你觉得,应该最先确定哪一个?
他说:当然是“提成比率”了,这代表公司明确的、不可反悔的和销售团队的分钱承诺。
这个“先分钱、再赚钱”的承诺,会激励销售团队为了自己可计算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激励机制大忌:“加大提成比率“
这就是对“激励”的误解。真正激励销售团队的,是他们最终拿到实实在在的钱时“激励感觉的强弱”,而不是“提成比率的高低”。
我举个例子。
一个基本收入是5000元的销售,他最终拿到多少提成时,被激励的“感觉”会比较强呢?
100元?100元就和没有一样。
他不会不要,但不会为了这100元而格外地努力工作。
不努力就能拿5000,努力才多拿100,那我还是别努力了,省点精力做份兼职,说不定能赚更多呢。
那2000呢?心潮澎湃。
5000呢?如狼似虎;
10000呢?遇佛杀佛。
但是,同样的5000元钱,能让基本收入是50000元的人如狼似虎吗?
估计连让他心潮澎湃都不够。
“激励感觉的强弱”有一个“锚点”,这个锚点,就是你的基本收入。
提成,相对于这个锚点的比率越高,你被激励的感觉越强。
我们把这个比率,叫做“激励系数”。
设计一个激励方案,你首先要确定的是“激励系数”,而不是“提成比率”。
越是创业团队,越需要虎狼之师,这个“激励系数”应该越高,比如100%。
他一听,豁然开朗。决定把“激励系数”定为100%。
这个行业的销售,平均底薪5000元。
这就意味着,一个真正努力的销售,平均每月应该拿到的“提成金额”也是5000元。
一个努力的销售,平均每月应该卖出5套系统,销售金额50000元。
5000元提成金额,相对于50000元销售金额,推算出这个“提成比率”应该是10%。
然后,用10%的提成比率招募销售,果然很快组建了一只“如狼似虎”的团队,两三个月内,销售金额就就获得了迅猛的增长。
这就是基于“锚点”的“激励系数”的力量。
运用:
那么,这个“激励系数”的逻辑,能用到更多的场景中吗?
你想从竞争对手公司挖一个核心骨干,给多少钱才能挖动呢?
“给多少钱”不重要,你给的钱相对于他原来收入的增长比率,也就是“激励系数”,才真的重要。
20%?很难;
50%?基本能成;
100%?几乎无往不胜。
企业转型的时候,用新人还是老人呢?
用新人,因为他们的“锚点”低。
IBM转型时,郭士纳说:要找到能为1万美元而欢呼雀跃的团队。
为什么,因为他们更容易被小胜利,不断激励前行。
多和少,大和小,好和不好,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线。不管你有多努力,只有越过这条线,他才会觉得你对他好。
这节课我们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类似的成功方法,欢迎你在留言区分享与讨论,如果以上的文章对你的身边朋友也有帮助,请你分享给到他,帮助他们解决商业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