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1 “教练之道”的课程开始,讲解环节、互动环节、一对一教练环节、学习小组会议等多种方式的学习回顾,让我越发意识到自己确实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是个“看人之大”的人。在了解了价值观到成果的关系之后,我越发对“找寻真正的自己“充满好奇。但怎奈工作原因,只完成了第一天的课程内容,其他的内容均是靠着同学们的笔记和书本自我理解的,但也多多少少体会到了探索“U型谷底”的乐与痛。
起初对M2课程的理解只是源于对人性的探究好奇,希望通过课程内容学习了解九型人格各自的特点,也通过这个过程找到自己。但Vicky老师刚开场提到的U型理论——Open Mind&Open Heart&Open Will,才能真正逐步找到Who am I的答案,让我像卡碟一样陷入了沉思,我发觉看不清自己的很多原因其实就是源于对自己不够“Open”,与他人会习惯性的“隔离”,导致既看不清楚自己的P(潜力),更看不清楚自己的I(干扰项),所有有时会对自己的表现P会缺乏预判。当老师提到真的要探究到“U型谷底”的过程是会很痛的噢,我还在悄悄问自己真的要探究那么深吗?还是学学就算了?当大家在课堂上分享各自优缺点的时候,我再一次被大家的Open度所感染了,第一次特别直面自己的在缺点上写下了“喜欢帖标签”,写完这几个字我自己都懵了一下,这个问题好像存在很久了,也有人会和我反馈,但我从未真正直视面对,看来这次课堂的气场和氛围让我真正了找到了探究“U型谷底”之旅的勇气。
接下来的学习中,我发现排除I(干扰项),回归本我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比如在学习心中心,脑中心和腹中心的环节,我原本以为自己做了这么多年HR,应该是个情感至上在乎别人感受的F类型,或者至少是个逻辑缜密思维清楚的T类型,结果通过排除各种干扰,比如职业素养,生活习惯,家庭教育等多个因素,我发觉自己原来是D类型。虽然结果有些意外,但确实真实,也解答了自己的很多长久以来的问题,比如为何总是莫名的愤怒,为何连买房买车都是凭着感觉快速做决定,再比如为何很多情况下与人相处,或者到了一个新的场域,我总能有那么多先入为主的判断却说不清为什么。第一步探究“U型谷底”之旅虽然夹杂着意外但也算惊喜。
但接下来Vicky老师讲的8号类型——“挑战+保护者”让我有些许痛苦和纠结了。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1)我了解了这个类型的好和坏,发现可能因为是能量值比较高的原因,这个性格的人很多做法会太极致,有些是我作为旁观者不是很喜欢的。但也正是这些不喜欢和极致,也却恰恰和我自己骨子里的太多做法和想法高度重叠,看到8号负面的表现给大家和团队带来的困惑,我在问自己难道我真的是8号吗?有点可怕;2)看着台上自认为是8号的同学回答各种问题的状态和表情,我仿佛开始照镜子,于是不停的在问自己如果自己真的是8号,那最好的8号是会修炼成什么样呢?第二步探究“U型谷底”之旅开始有些痛苦了,真的要拨开云雾看清自己勇敢面对还真的不容易!
其他8种类型的种种特质,包括基本恐惧和基本欲望,让我真正意识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真的是存在的,不是相同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一定类似,也正是这种多元化促成了各种进步,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差异,考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包容和理解,更考验了一个组织的承载能力和文化,自省一直以来的自己都是打着包容聆听的“公仆领导”旗号,其实做的都是变相“一言堂”的做法,还总觉得自己是特别有职业敏锐力看到人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其实那是在给对方贴上了我以为对的标签。
我想这次的课程只是探究“U型谷底之旅”的开端,如何真正了解自己找到自己,还需要些时间和耐心,更需要有勇气在找到自己后从内外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与此同时,真正有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周围的人,尊重每个人独特的性格类型所散发出的光芒,真正做到“看人之大”,才应该是探究之旅核心的个环节!期待快点把缺的课程补回来,掌握了书本知识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逐步“自省自觉,洞悉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