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早晨,与往常一样早起读书,读的是岳晓东老师所著的《登天的感觉》第二章的内容,经过一天的回味,才多多少少悟出些道理。
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弗洛伊德的“一个人特意行为的背后,必定在潜意识里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迷”。起初我对这句话并不是很理解,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悟,再看下面的题记,说的是“直觉判断会给来询者帮倒忙”,以上的这两部分内容,我完全不理解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我开始慢慢看后面的故事。
哈佛大学生莫妮卡来咨询,她性情活泼,说话有条理,有主见,善于交际,学习成绩好,受老师喜爱,是学校风云人物。来到哈佛后同时参加三个俱乐部的活动,但她说自己并不快乐,其主要原因是学习吃力,成绩不好,但不管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学习进度,因为无法应付这样沉重的学习压力,想要转学到一所一般的大学去。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才来求询。
在最初的两次会面,岳老师在认真听莫妮卡诉苦,并与她一起找学习的原因,还帮助她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与她约定,监督她一起完成计划。岳老师用自我披露,讲述自己在初到哈佛学习的状况来拉近与莫妮卡之间的共鸣与信任,莫妮卡好奇的问:“在那段时间,你有没有想过休学?”岳老师机械的回答“没有”并不断的激励她。可没想到接下来两周,莫妮卡不仅不再来咨询室,也不接电话,这真是让人感到疑惑。
当这个咨询的过程讲给督导听过后,督导与岳老师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因为督导认为,岳老师在咨询的过程中用主观意识为莫妮卡做主,并暗示她要留在哈佛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莫妮卡出现了典型的阻抗表现,才使得她不再出现在咨询室里。
出乎意料的是,莫妮卡突然打来电话,要求见一见岳老师,说自己最近太忙没有回电话,并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留在哈佛完成学业。岳老师确定了这是她的真实想法后,反问了一句“那你为什么要过两周才来告诉我”?这句反问竟让莫妮卡沉默,过了一会才说,这是奉父亲之命才来的,留在这里学习并非莫妮卡的本意,她只是不愿意让父母失望。这让岳老师疑惑,莫妮卡是什么原因要离开哈佛?
接下来的日子里,谈话的内容从如何提高学习转移到了莫妮卡的家庭,尤其是孪生姐姐身上,并鼓励她多说心里话,这次谈话过程,了解到莫妮卡在初三时有一个喜欢的男孩,因为身体不适无法赴约,她请求姐姐代劳,在约会的路上发生车祸,导致姐姐终身残疾。莫妮卡对此深感内疚,认为是自己害了姐姐,她无法接受自己的生活这般的辉煌,姐姐的生活如此惨淡。莫妮卡对姐姐的负罪感影响着他学习的情绪,这才是她真正打算转学的潜在原因。当莫妮卡讲述完潜在原因后,平静了很多,也不再失约。
听,是善意的表示,是虚心的象征,更是建立同感的基础。听,要求你诚心诚意的出租你的耳朵,我们全神贯注的倾听对方讲话,不要随意加以打断,更不要就对方的讲话妄加评论。所以,不善聆听的人是做不好心理咨询的。当莫妮卡把自己要讲的话讲完,她的情绪就被宣泄出来,这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后,莫妮卡有一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心情也没有之前那么沉重,问她这个轻松是指的什么?她说是姐姐,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电话沟通,表达了她对姐姐的思念和负疚内心,姐姐也说出了心声,能够有妹妹的理解,心情平静了许多,也盼望着有这样的机会与妹妹谈内心的不平。两个人都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这个沟通的过程让莫妮卡为自己做了决定,这一次是真心要留下来完成学业,姐姐也希望她留下来。莫妮卡非常感谢岳老师对她的理解,最重要是启发她去寻找转学的根源,促使她与姐姐之间的沟通,并分担彼此的痛苦,共同获得心理平衡。
读到这里,本篇故事就已经结束。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平时的生活中在劝说安慰别人时,我们常常是让当事人尽快忘掉痛苦的经历,劝他们不要回忆,放下并往前看,其实这样并不能让他们真正的解开心结。对当事人来说,诉说某种心灵痛苦是在宣泄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听,而不是阻止对方讲下去,要让对方讲,把话讲完。当他们对痛苦的往事谈清楚了,也就真正的获得了理解和解脱。
还有一点领悟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的身上,我曾经因为自己不断的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就强迫老公和弟弟也要和我一样的去学习,他们的反应虽然没有拒绝,但是从来不参与或是回避与我谈论这个问题,当时我还非常的气愤,想,我都是为了你们好,你们怎么这样,我冷眼旁观,嗤之以鼻,看来你们过的不好都是有原因的,随后就再也不提学习的事情。就在上周,我得到了弟弟的回馈,他主动跟我讲,让我给他发硬笔书法的学习课程内容,想先开始从练字入手,进行学习。我想,这是不是就是在对方接纳的状态下,给予支持,对方更容易接纳。我曾经的做法就是用我的经验强迫家人使他们感受到压抑,并回避我,现在当我真正的不提这个问题时,就像岳老师说的捉迷藏一样,当我越是不说,自娱自乐时,他们看在眼里越是想去了解,当他们自己提出要学习时,这时的决定才是他们真正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