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父母的觉醒》第11章
许多女性特别容易陷入这种“牺牲者”的情结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相信自己可以照顾好他人,并会为自己的行为编造出一种使命感。当一切最终无法令我们满意的时候,我们就会在主观上把这种不满夸大,然后将我们照顾、关怀的对象同我们自身捆绑起来。拥有且主宰自己的情感世界并对它负责,我们也许对此望而生畏,于是便会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比如,我们宣称自己对他人充满关爱,其实只是借此来强调自己的价值。换句话说,我们为他人服务的目的只是填补自己的空虚。
这样做的结果是破坏性的,我亲眼见过许多孩子在不明智父母的掌控下变成了受害者。我建议,我们要放低身段,不要做一个发布许可令的专制家长,而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不应自认为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拥有评判权,我应当解放孩子,让他不必事事征求我的认可,也无需为我的不认可感到害怕。一旦孩子赢得了这份权利,我就应该自由宽松地给予他认同。我需要用智慧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火花,哪怕他看起来很普通。我渴望拓宽自己的眼界,做到既不用成绩去衡量孩子,也不设定某个目标去限制孩子。我渴望每天与孩子从容优雅地相伴,仅仅陶醉于孩子本身的存在。我要明白自己的平凡无奇,但又能欣赏其中的美好。我的存在不是为了对孩子的本真状态进行评判或认可。我也不应当决定孩子的生活轨迹,而应成为他们的精神伙伴。我的孩子富有无限的智慧,一定会按照他固有的方式大放异彩。孩子的精神世界会体现在他的种种言行之中,对此我必须用真实的自我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