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雪寻梅树 余霜殢菊枝
——咏小雪古诗词赏析{二}
王传学
小雪节气这一天,宋初诗人徐铉在家对炉煮茶,寂寥中收到好友萧郎中寄来的咏小雪诗,写下《和萧郎中小雪日作》,描绘小雪时节的景色,抒发岁月催人老的感慨: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首联“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是说,征西府里太阳渐渐西斜,我独自试用着新炉来煮茶。“征西府”,点出了写作的地点。“日西斜”,点明了写作的具体时间,即黄昏时分。一个“独”字,则点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情感。小雪天,诗人只能独自一人度过。平淡的语句中,透露出孤寂之感。
颔联“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描绘小雪时节的景象。篱笆边的菊花已经开残,枝桠低垂覆盖到水面。塞外的鸿雁飞到天尽头,远远连接着晚霞。“篱菊尽”,“塞鸿飞”,都是小雪时节的景象。这表明秋天渐远,寒冬一步步走来。“低覆水”和“远连霞”,不但对仗工稳贴切,而且画风优美,使人对于小雪天的美景,印象尤深。
颈联“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是说,寂静萧条的小雪节气,在悠闲中度过。青丝白发相互交错,双鬓之上又添白发。写出了诗人年华老去、无可奈何的寥落心情。对仗工整的诗句,加深了时光老去的无可奈何,与才华无处施展的忧愁。
尾联“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美好的年华终将消逝,令人无可奈何,人生能有多少春秋。无奈的岁月总会催人老啊,不要写诗向天上的发神苍华祈祷,那是没有用的,还是顺应自然规律吧!
全诗语言平实,描写细致,抒发情感真切自然,体现了诗人“平易浅切,真率自然”的艺术风格。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小雪节气刚过。此时正在许昌担任签书判官的梅尧臣,收到朋友王道损寄给他一首诗,于是写下和诗《次韵和王道损风雨戏寄》,表达了小雪时节与友人一同饮酒赋词的心愿:
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
而今共唱新词饮,切莫相邀薄暮天。
前二句“小雪才过大雪前,萧萧风雨纸窗穿”,描述了小雪节气刚刚过去、大雪节气即将来临的天气景象。凄冷的寒风和雨水好像要穿透纸窗,进入屋内,给人一种寒冷、凄凉的感觉。这种气候的描绘,也可视为诗人内心的映射,表达了他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意愿。
第三句“而今共唱新词饮”,转入另一个场景,诗人与友人共同唱新词、饮酒欢乐。这里的“新词”可能指的是新的歌曲或诗篇,象征着新的心境和情感的流露。这种聚会的场景给人一种愉悦、欢乐的感受,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视与享受。
最后一句“切莫相邀薄暮天”,诗人告诫大家,相互邀请聚会要趁早,不要等到黄昏时分。潜在意思是说,要尽早参加诗歌革新运动,不要到了晚年后悔。提醒人们要懂得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深度。梅尧臣与欧阳修同为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这或许是他对年轻一代的期盼。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珍惜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情感态度。
北宋诗人苏辙的《小雪》,在吟咏小雪节气时,担忧民生疾苦,道出了诗人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小雪仅能消膈热,苦寒偏解恼衰翁。
年丰谁使百物贵,心净要令万事空。
老去禅功深自觉,生来滞运与人同。
闲中未断生灵念,清夜焚香处处通。
这是宋代诗人苏辙的一首小雪节气诗。
这首诗通过“闲居”与“忧民”紧密结合,道出了诗人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在吟咏小雪节气的同时,更担忧民生疾苦,读来使人感动,是一位伟大政治家的博大情怀所致。
“小雪仅能消膈热,苦寒偏解恼衰翁”,小雪时节,小雪不仅仅可以消除“我”的热膈病,苦寒天气更能解去“我”的烦恼。意指小雪虽然只是微寒,但对于身体上的燥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也能减轻些一疾患带来的不适。小雪节气,对“我”身心而言,无疑是精神舒畅的。
“年丰谁使百物贵,心净要令万事空”,一直想做到心净万事空的境界,但是却不能够,只因为物阜年丰之际,物价却飞涨,担忧老百姓的生活困苦。“年丰谁使百物贵”,显然不是一般诗人能写出来的,只有杜甫那样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才可以。
苏辙曾于宋哲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担任宰相,深谙国家理财之道,是一位经济学家,当他退下来之后,本可以什么都不管,但是看到国家经济通货膨胀厉害,还是不能做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隐士。这就是诗人不能做到“心净”,不能做到“万事空”的原因。与下文“闲中未断生灵念”遥相呼应,忧国忧民的情怀,一以贯之。
“老去禅功深自觉,生来滞运与人同”,这两句是千古佳句。人老了,退休了,自然能触摸、觉悟到禅家功夫的精髓,“我”生来命运多舛,人生多艰,与众人如出一辙。然而,自己遭遇的新党打击并不算什么,主要是不能再为国尽力,实在有点心中不安。诗人做不到只做一个参禅打坐的隐者,因为他的心中牵挂的不是个人荣辱,而是国家未来,百姓疾苦。
“闲中未断生灵念,清夜焚香处处通”,即便处于闲居的状态,诗人仍然未能了断红尘、关心百姓的念头。在小雪节气的清寒之夜,焚起一炷香,为天下万民祈祷,想必这样的心愿,必定能实现吧!
一句“闲中未断生灵念”,多么令人感动,它是千千万万有识之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一种传承与延续,正是他们的忧国忧民精神,才让中华民族这艘巨轮,不断驶向惊涛拍岸的美好未来。
苏辙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其他七人相比,其文学成就常常被忽视,通过这篇小雪节气诗,尤其是“老去禅功深自觉,生来滞运与人同”的高妙之句,让我们领会到了什么是一代文宗风采。老辣而深沉,博大而宽广,气度不凡,远超常人。
纵览全诗,语言流畅,思想高耸,心怀天下,胸襟广阔,颇有宰相之气度。一扫小儿女情态,而具备了一种哲学家、经济学家的广阔胸怀。是咏小雪节气诗中的优秀作品。
小雪节气这一天,宋末诗人方回,本想在天将下雪时寻梅,却看到带霜的残菊,于是写下《小雪日观残菊有感》,抒发自己身处逆境、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态度:
欲雪寻梅树,余霜殢菊枝。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
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
这首诗写诗人身处逆境,却能淡然处之,以杜甫为榜样,咏菊自寓,高洁傲岸,不向命运低头,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人生姿态。
首联“欲雪寻梅树,余霜殢菊枝”,写小雪时节残菊犹存。天要下雪,诗人想出去访一访梅花开了没,却看见残菊枝上的寒霜久久未化。
小雪节气,正是“菊残犹有傲霜枝”之时,也是“暗香浮动月黄昏”之际,所以诗人写出了小雪节气即将迎来梅花的芬芳,也将送走菊花的清雅。菊花耐寒,故而风姿犹存。人生多艰,何妨吟啸徐行。这就为全文定下了乐观豁达的感情基调。
颔联“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写菊花之耐寒。人们每每嫌菊花开得太晚,却不知道它凋谢得也很迟。
“开较晚”“谢还迟”道出了菊花与百花的不同。它不喜欢与百花一处开,而是独自绽放在深秋初冬之际,成为初冬时节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困苦,正是菊花具有的高贵品质。而这何尝不是诗人的一种自喻呢?
颈联“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写处境的艰难。诗人早已习惯了饥饿贫寒的困顿处境,又频频遭受盗贼侵害的危险。
“饥”“寒”二字,道出了诗人身处的艰难困境。
“饥”“寒”,诗人早已习惯,可是最担心的还有“盗贼危”,即有性命之忧。可见宋末元初那一段烽火岁月,对于人民带来的灾难何其深重。
尾联“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写像杜甫那样咏菊。像杜甫所处的国破世乱的危局依然还在,诗人忍不住吟咏起杜甫的菊花诗。
杜甫晚年喜欢咏菊,其名句有“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九日五首·其一》),“檐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叹庭前甘菊花》)等。诗人身处晚年,其境况与杜甫相似,故而学杜甫咏菊,希望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在逆境之中乐观生活,保持昂扬向上的人生姿态。
纵览全诗,表面上看是咏菊,实则是以菊自喻,在逆境之中,秉持菊花的品格,乐观豁达,积极向上,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杜甫高尚人格的倾慕,对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一种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