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成〈中庸〉学习笔记407。2020-3-1》
今天是庚子年戊寅月癸卯日,二月初八,2020年3月1日星期日。
第二十三章【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上一节,讲解了孟子的四端之心不是致曲之曲。四端之心只是一念之善,发于不知不觉之际,恍惚灵动,没有真实无妄为其根据。打个比方,四端之心是指一个人只是做了一件好事,但并未成为仁人。
船山讲解说,为了区别于孟子的四端之心,可以简单地把"曲"直接理解为诚。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因为“曲”是实有而无妄。我们知道,诚,就是真是无妄。而且四端之心呢,恰恰只是苗头,不是实有。这属于根本区别。
那么,曲跟诚的区别又是什么呢?“曲”,大概都能够循着义理而行,只是不能于痛痒关心之处在如固有一般的亲切警醒,但本质上是“曲能有诚”的,所以,如果“曲”所择取的皆能完善,则所信益弘,那么就会无有不诚,则随后的形、著、明、动、变、化的效果,无不立竿见影。所以,《中庸》说“致曲”,不直接说诚,也不将“曲“和”诚“直接划等号,而是使用了一个”致“字,显示”曲“是全体尽露之一节。这一段,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致“的意义。
船山讲解说,诚是”周流于万事万物,而一有则全真无二“的,一念之诚,一事之诚,就是全体之诚,直至尽性合天,更无增加。我们再看看四端之心——恻隐之心和羞恶之心是两回事,两者是并列关系,而是非之心和辞让之心也是如此,这四心,是并列的,每一个都是独立的一端。诚呢,同归而行乎殊途,一致而被乎千虑,虽然我们说“一曲“,其实没有进一步可以分派而并立的。
这里,虽然将“曲”和“四端之心”拿来对比,但并非为了较量高低,而是为了帮助解读《中庸》“的”曲“字之用。孟子的”四端之心“当然有其功用和效果,犹如孟子所言”夜气“的运用,对于修身养性大有助益,岂容小觑乃至门缝里看圣人。
简言之,“曲”就是"一念之诚即全体之诚"。
明天继续船山的讲解。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中庸〉》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张汝伦老师诸书》张汝伦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