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儿子一个上清华一个上人大,可我还是进了养老院》这篇文章被转载,被10w+,大概是戳中了“陪陪父母”这个泪点,可是我却不知怎地看得有点别扭,通篇文章看下来,大概意思就是老李夫妇培养了两个儿子上了清华人大,他们却住进了养老院,他们很可悲,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我整不明白。
1、为什么清华人大的父母不应该住养老院?
假如住养老院是悲剧的话,那该谁去住养老院,是二本的还是三本的,是大专的还是技校的?这里面的学校歧视是不是太明显了点?如果没有歧视,凭什么让清华人大背锅?现在正值高考季,无数个父母还等着进清华人大呢!
我们常常相互告诫,常回家看看,但“常”是多长时间,一周、一月还是两月,我妈常说“钱难挣、屎难吃”,还真是,挣着人家的钱我们连回家看看的时间都不一定有自主权利。以这篇文章为例,老李希望的不是孩子回家看看,而是希望他们陪在身边,父母培养孩子既希望他们飞得高走得远又想让他们守在身边,这矛盾怎么解决?跟上清华人大又有什么关系?无论你上清华还是上工地,都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我们能努力常回家看看,而陪父母却无能为力,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剧,这是社会悲剧。
2、关于住养老院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高度老龄化的社会,老实说家庭养老已经付不起这个责任了,无论是上清华也好,上蓝翔也好,都是在努力打拼,在家陪父母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都在家陪父母,那拿什么养父母啊?即便是文章的作者,写文章的时候,是守在父母身边写的文章呢还是在打拼的出租屋里写的呢?无数个点赞的读者又有几个是天天守着父母呢?社会已经是逐渐呈现出两个人养四个老人的模式(独身子女养老模式),上有老下有小的经济压力、教育负担不正是中年人的常态吗?独身子女的父母们将来不去养老院去哪里?所以老年人住入养老院已经成为社会趋势,即是老李的孩子,他们难道不知道父母将老、时日不多吗?除了无奈,还有什么?
以老李的经历来看,他们两口有养老金,孩子事业有成,还真是圆满,虽然孩子不能陪在身边,最起码他们有经济能力养得起自己?他们还住的起养老院,而且是公寓式的,如果他们是悲剧,那些没钱养老的人算什么剧?住不起养老院的人算什么剧?
3、如果老李的经历算悲剧,那说到底应该是他教育出了问题,我非常赞同有位读者留言;
“文中的老人两儿子没有孝心,居然任媳妇当父母面故意说出谁家中再挤进两个人就立马掉出小康行列,挤进两字多薄凉,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真不是有识之士。老人呢,也难乖年岁不高就要进养老院,思想上将工作划分为贵贱,保姆没受多少教育就该收入低,保姆赚养的家人活该生活水平低吗,对自己的子女原则无要求,对他人要求无限高,但愿去了养老院后不再有落差。”
以这种理念教出来的孩子,不孝是必然的,不过不要让类似于“清华北大”或者“外出打拼”其他什么的当了背锅侠。
以我的观点,住着150平米的房子,竟然住不进他们的父母,那老李同志当真是教育的不咋地,这里面没清华人大什么事,更别说养老院啦?
等我老了,我还等着进养老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