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为什么能够以一种健康、均衡的方式思考问题,而另外一些人却总是以消极的方式思考呢?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能开开心心地面对问题呢?
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认知。如果我们想要改变自己的感受和行为,那么我们需要从哪里入手呢?我们的认知形成受到我们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的影响,它是源头。其实我们的认知在几个阶段都会受到影响。
婴儿期:在婴儿时期,基于父母的爱、其可得性和父母对我们需求的回应,我们与父母之间形成纽带。
童年经历:在童年和青春期,我们从父母和其他重要人那里接收到的信息。
气质:我们的个性中固有的(即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方面。
还有一些其他阶段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
生活中的重要关系、重要经历、通过社交媒体等、通过互联网、书籍、课程等获得的知识和信息都会影响我们的思维。
其中气质的作用看似是天生的,但并不代表我们无法避免天生生物因素对事物认知性反应不能进行改变。比如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患心脏病或中风,只不过需要比别人更加注重健康饮食、进行有规律的锻炼。同时情绪波动较大的人需要采取方法去屏蔽干扰,努力管控自己的情绪。
认知疗法策略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认知弹性,提高我们对环境的适应力。
我们先不去说认知疗愈法定义方法是什么,一点去让你感受认知疗愈法是什么样的。
认知疗愈法的目的不是说消除你全部不愉快的情绪,而是用更智慧的方式对特定的情况做出恰当的反应。我们首先要对一个人悲伤、遗憾、愤怒和失望都是合情合理这件事要能够接纳的,同时培养自己对自我情绪情感的接纳能力,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是当发生一件接受不了的事情,我们会将愤怒、焦虑、沮丧等原因归咎于他人或环境,然而事情和人本身并不会让我们感觉好或坏,是我们的认知决定了自身的感受。
我们用ABC模型来进行解释(ABC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
◇ A代表“触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即触发我们反应的情况。
◇ B代表“信念”(belief),即我们对该情况的认知。
◇ C代表“后果”(consequence),即情绪(包括身体感觉)和行为。
我们倾向于把C归咎于A,事实上,B才是我们产生某些感觉的原因。
其中有一个例子:你要去一个很重要的约会,然而马上要迟到了,你感觉到焦虑。
◇ A:触发事件——约会要迟到了。
◇ C:后果——身体上感到紧张、焦虑、不安,开始飙车。
你感到紧张、焦虑,并开始飙车(C),并不是因为要迟到了(A),而是因为你对于守时和迟到后果的信念(B)。因为马上要迟到,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堵车等等,这个时候你可以想办法去解决迟到的后果,比如提前打电话解释,或者找寻他人进行替代等等,而不是发飙怪堵车,因为你重视那种情况就应该提前出门,做好自己应该做的。